出品/茶咖觀察
撰文/蒙嘉怡
6月24日,Tim Hortons中國業務(以下簡稱“Tims天好中國”)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Tims天好中國2025年一季度營收為3.00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5%;運營虧損為85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1.213億元有所收窄;經調整企業EBITDA為-2930萬元,上年同期為-5230萬元;系統收入(公司持有及加盟門店)為3.7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截至2025年3月31日,Tims天好中國共有1024家門店,加盟店占比達44.43%。
數據表明,Tims天好中國仍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
同店銷售下滑,訂單量與客單價雙降
2025年,咖啡行業競爭升維。
瑞幸元旦起下調原料供貨價、新增學校定點補貼、補貼低效門店,為保障咖啡豆穩定供應,與巴西簽訂了5年采購24萬噸咖啡豆的合作協議;庫迪繼續細分業態類型,門店被拆成咖啡店、便利店、店中店,并在穩定擴張;星巴克中國深度綁定本土文化,推出新春序曲綜合咖啡豆,還啟動了25年以來首次大規模價格下調。
茶飲品牌也進來“插一腳”。6月,古茗宣布,品牌現制咖啡已覆蓋全國7600家門店,從門店數量看,古茗已經躋身全國前五;2月,檸季母公司旗下咖啡品牌 RUU coffee開放加盟,預計投資費用在34萬左右,同時嘗試檸季x RUU雙拼店模式。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沖擊著Tims天好中國的經營表現。
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Tims天好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7.8%。其中,自營門店銷售同比下降6.5%。下滑原因是訂單數量同比下降14.0%,平均客單價也微降1.9%。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同店銷售額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但降幅較前期有所收窄,疊加現金儲備增至2.114億元,都顯示Tims天好中國正通過一系列措施緩解壓力。
降本、加盟、賣午餐
為應對市場挑戰,Tims天好中國采取了多項措施。
首先,降本增效。具體來看,自有門店的成本和費用較2024年同期下降了19.0%。其中,食品和包裝成本下降了24.6%,租金及物業管理費降低了12.9%,其他運營費用減少了25.6%,營銷費用也較2024年同期下降了11.8%。成本端的優化直接推動虧損收窄,為后續戰略布局釋放資金空間。
其次,積極拓展加盟業務。此前,Tims天好中國一直為直營模式,直到2023年9月,在北京、上海和新一線城市逐步開放單店加盟,能夠加盟的店型為捷楓店。2024年5月,Tims天好中國正式在全國范圍開放單店加盟(特殊區域除外),在店型上也有了更多選擇,加盟門檻也被放低了,最低需要40萬元。
從目前看,Tims天好中國在加盟方面的工作成果已經開始顯現。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Tims天好中國一共有1024家門店,其中,加盟店為455家,較上年同期的302家增加153家,相當于每2天就有一家加盟門店開業。
加盟業務的拓展,也在帶動其他收入增長,財報顯示,其他收入為460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6%,其他收入的利潤同比增長34.5%。
在擴張策略上,Tims天好中國計劃今年開出200家以上的門店,并更聚焦高線城市加密布局。同時,深化特殊渠道布局,本季度在青島膠東、蘭州中川等機場新增7家特渠加盟店,以利用其高流量優勢。
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持續強化“咖啡+暖食”的核心定位并推進本土化創新。
一般而言,咖啡有淡旺時段的痛點,為了提高午餐時段門店的流量及人氣。2025年2月,Tims天好中國學起了餐飲行業增加營業時段的做法,宣布推出“輕體貝果堡午餐盒”系列,進軍午餐市場,并特地進行了現點現制門店的改造。
同時,Tims天好中國也以健康為切入點進行聯名合作,如聯合Oatly推出燕麥系列飲品,攜手鷹牌融入“藥食同源”理念推出限定產品。這些舉措助力會員規模增長,截至季末,注冊會員數達2515萬,同比增長25.7%。
最后
盡管在加盟拓展和產品創新方面取得進展,Tims天好中國扭虧為盈的道路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在品牌聲量方面,相較于瑞幸、庫迪等已在市場上建立廣泛認知的品牌,Tims天好中國的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對潛在加盟商的吸引力。
而且,“咖啡+暖食”的模式也會讓Tims天好中國陷入更為復雜的市場競爭。現在,星巴克、瑞幸、霸王茶姬、喜茶也相繼推出了貝果、面包、蛋糕等產品,麥當勞、肯德基的咖啡業務發展得如火如荼。在競爭越來越泛化的情況下,貝果能否形成消費者復購還有待驗證。
未來,Tims天好中國能否有效激活龐大的會員基礎、鞏固加盟增長勢頭并在產品與模式上建立真正的護城河,將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