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超市的門檻有竅門
許多經銷商都有這樣的體會:“不進超市是等死,進了超市是找死”。因為超市店大、環境好、人氣旺、購買力強、廠家、供應商競爭激烈,所以會出現“店大欺人”門檻高,各種收費名目多,各種規矩復雜。
一、廠家和供應商面臨的主要問題:
1、超市有賬期,一般在30天以上;
2、超市要求返利較高,一般為9%至14%;
3、賣場要考核商品毛利、營業額、營業外收入(各項促銷費)、庫存周轉期等指標,經銷商負擔較大;
4、收貨速度慢,送貨成本高;
5、賣場經常做折扣促銷活動,要廠家、商家承擔;
6、退貨情況比較嚴重。
二、對應策略及分析
1、首先要區分清楚哪些是必須承擔的費用,哪些是可選擇的費用
1)必須支付的費用:進場費,店慶費和傭金,必須支付,只是有多有少而已;
2)可選用的費用:新品費、物損費、堆頭費、開業贊助費、DM費、節慶費、促銷費等都是可選項,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2、爭取結款優先
交納一定的促銷費用商品在獲得優勢位置后,供應商就要與采購進行結款優先的談判,以保證商品和貨款的正常周轉。當供應商給與賣場很多特價商品的時候,供應商就可以要求賣場在該商品上給予結款的支持。
3、多種價格策略
1)在了解賣場的費用水平后,可變更對賣場的報價資料。
2)供銷商要有現金結款價格、帳期價格、代銷價格等,根據賣場所需費用給予價格。
3)賣場采購會在費用與商品進價上做一個選擇,是短期利益還是長時期的利益。
4、退換貨或者殘缺商品
問題:連鎖店由于店面多,陳列總量大,尤其是配送中心的方式,產生的殘損商品較多。
對策:
1)供應商可向終端店說明退換貨的金額或者期限。
2)供應商可以給與終端店多少比例的殘損率,以補貼終端店的損失。
5、確定各店配送比例
問題:連鎖店由于總部配送,往往會有配送期過長或者配送量不合適的現象發生。
對策:了解各分店的銷售情況,與采購協商各分店的配送比例,并督促商品及時上架銷售。
6、超級終端的應對策略
在終端開發過程中,超級終端開發最為困難也最為關鍵,所謂超級終端因為其獨特的優勢而對進場要求較高。企業要開發超級終端,首先要有較好的心態和原則。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權衡利弊,對于對方的要求,不應一味承擔,要死守底線。一般來說,在開發終端之前,要先進行調查摸底,以避免"挨宰";盡量做好外圍市場,樣板市場的力量不可忽視。
7、面對入場費,我們該做什么?
“入場費”收取原因、方式分類:
1)推舉入場型:因為產品沒有名氣,原有很多產品,無意銷售。總之不想要。
2)順手牽羊型:對產品有興趣,但是可進可不進,順便加上入場費。
3)邯鄲學步型:沒有收過入場費,學別人。
4)店大欺客型:生意很好,眾多品牌搶奪的賣場,待價而沽,收取費用;
5)騙人錢財型:關門在即,利用各種手段騙取錢財。
對策:農村包圍城市,對要收入場費的酒店、賣場,我們先不理會。
(李相虎)
用增值服務搞定商超
有一個直接經常要面對終端的特殊群體,他們的名字就叫經銷商。
在“后終端時代”, 經銷商如何變軌?靠什么去顛覆商場、超市等終端的霸權?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增加自己的服務力。也就是增加服務的附加值。
現在,從全國范圍來說,經銷商與零售商合作遇到很多問題,行業不同但問題是有共性的。第一個問題是費用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合理。第二個問題,有的時候不按時付款。
其實,市場經濟的規律向來是:不是店大欺客,就是客大欺店。
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經銷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與判斷力。其次是增加你的服務附加值。
我們站在零售企業的角度來看“供應商管理”這一塊。目前,零售企業逐步地在認識到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性。以前在這些企業的意識里面,說這個供應商的費用收取是多少、那個收取是多少。但是現在關心的越來越細致,比如說你人員的配合能力、你的產出效益能力、你人員配送的到達率等等是非常細致的考核工作。
你在跟商超打交道的時候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一個詞,叫做“客戶需求管理”,就是說零售商的需求是什么?其實,商超無怪乎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利益需求。這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方面就是流程需求,你跟他怎么對接。
第三個需求就是零售商的知識信息需求。如果你能夠輔導他,他跟你的親密度就可以增加。
第四個方面還有一個情感需求。
那么,這四個方面的需求你怎么滿足他?所以你要有思考力。
比如針對第一個問題是費用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合理。你就思考,到底他需要什么東西?也就是分析每一個超市和賣場,他的需求是什么,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沃爾瑪和家樂福的操作模式是不一樣,沃爾瑪要求的是銷售毛利,在銷售商品的時候就賺錢。家樂福的模式不是,他是在通路里面賺錢,就是他收額外的費用維持他正常的毛利。
所以,分析每個商超的狀況,他真正的需求和意圖是什么,再根據這些去調整自己的策略。比如,商超看你最近銷售很差,就會和你要求很多的費用以保證他的利益,這時你就要考慮是增加能贏利的新品來彌補自己的高費用,還是增加促銷以保證商超的銷售額。只有了解商超真正的需求和意圖,你才能從容應對。
第二個問題,很多經銷商都說商超結算比較難。那么你有沒有提供一個增值的服務項目,比如商品品類管理。商品品類管理本來是零售商自己要做的功課,但是零售商沒有做,而是寶潔設計的一個幫助零售商的工具。
如果你懂得商品品類管理,你自己就可以提前分析,自己供應的品牌哪些品項好賣,哪些不好賣,不好賣的我提前淘汰它。其實,商超最希望跟這樣的經銷商合作。你把商品往商超一放就不在過問,如果銷售不好,影響商超的業績,他壓你的款也不怕得罪你———因為你對他的貢獻太小。反之,你對他的貢獻很大,他就不敢隨便壓你的款。
(崔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