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超市而言,防損工作統一劃歸防損部負責,在沃爾瑪、好又多系統叫資產保護部,最早在內地也有稱為保安部的.從機構名稱的改變可以看出,行業內對于防損工作的定位逐步準確和明晰.可以說防損工作貫穿于超市經營管理工作的所有環節和過程.防損工作雖然由專門的部門負責,但它一定是要從普通的理貨員甚至保潔員直至總經理的所有員工都引起重視和關注的工作.即所謂"全員防損",或者定義為"全員全過程防損"更為準確.因為,任何一位員工任何細節的疏忽都會造成超市的損失.廣義的講,任何工作上的細節都是屬于防損的范圍.下面就實際防損工作發生的一些細節問題分析之.
1."一顆松掉的螺帽".某日巡店,發現門店大門在營業期間向兩邊收起的推拉鐵門未完全收攏,影響美觀,于是用手拉住推拉門上的鎖扣(在門店打烊后,大門兩邊的推拉門向中間拉攏,鎖門的鎖即通過同時掛上兩邊門上的"鎖扣"實現把門鎖住).不料,用于把鎖扣固定在鐵門上的螺帽完全松動,幾乎要掉下來.聯想到門店打烊后還要靠鎖扣來確保大門的安全,而固定這個鎖扣的螺帽用手就可以在門外面將其卸下(更不用說用掰手等工具了).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太玄了.后全公司所有門店推門核查一遍,發現一半以上存在同樣安全隱患.于是,公司在第一時間,將所有固定門扣的螺帽用電焊機焊牽.確保在門外用五金工具也無法松開螺帽.關于門店大門的管理,我們制度是完善的:打烊后由店長與門店大夜在門外值班的防損員分別鎖上各自的鎖;第二天,門店開門也只有他們兩人各自開啟鎖才能開門營業.完全確保了門店打烊期間大門的安全.可是就這么一顆螺帽可以讓我們的工作前功盡棄.我們的店長、大夜防損員每天都在開門、關門就是沒有一人有一次去關注螺帽是否松動,是否在門外便可以擰開螺帽.可見松掉的不只是一個螺帽,而是對于細節的關注.制度、流程再完美,一個細節足以"致命".
2."一張期待的大單".某日門店進來一位開著名車的顧客,在門口就沖收銀員喊"中華煙、茅臺酒有嗎?"(高檔煙酒放在收銀臺背后專柜,由收銀員負責銷售).收銀員感覺大單來了,很興奮.顧客說:"中華來五條"收銀員馬上拿來五條中華煙放到客人面前,"茅臺有嗎?拿五瓶"顧客又說話了.收銀員迅速轉身,背朝顧客到名酒柜拿茅臺酒.幾個來回,顧客說再走幾家超市看看,啥也未買離開了.收銀員有點感覺不對,于是拿起顧客看過的香煙仔細觀察,糟了,五條"中華"被"調包".通知防損追顧客,已不知去向.后翻看錄像,顧客正是趁收銀員轉身去拿"茅臺"背朝顧客之機,迅速從自己身上取出假煙換回超市的真品"中華".顧客買大單員工高興,情理之中,但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松對防損的關注.我們不能把個個顧客當小偷,但對于突然掉下的"餡餅",做好有禮有節的服務同時應多一只"眼"防控不法分子的"第三只手".
3."一個交集的眼神".某日在門店文化用品柜角落,看到一位女性顧客手里拿著一瓶高檔防護霜,一邊四處張望一邊手準備將防護霜塞進口袋.我站在其背后,不曾引起她的關注.我咳嗽一聲,眼神與她略顯驚奇的眼神急短交集后轉向她的手.她旋即直奔護膚品貨架,把防護霜放回后離開門店.對于不良顧客,只要他的偷竊行為還沒有完成,我們就應該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比如給他遞上一個購物籃)、或者一個微笑提醒他.讓他終止不正當行為即可.這樣比一定要讓他得逞后再去抓他來,要好多了.因為他們也是我們的潛在顧客.只要讓他們知道在本店不法行為不會得逞的就好,我們一樣歡迎到本店購物.
4.“一支特價商品”。電腦查詢門店銷售毛利勿見一支商品毛利異常:“伊億莉去屑止癢洗發水450ml店內貨號為1140005”在彭田店進價13.32元,售價28.80元.后經查詢了解系該商品剛做特價結束,13.32元是特價的進價而28.80是正常售價,超市方獲利。再查發現:該店在2009年12月23日,將以22.40元/瓶進貨的該商品以13.32元/瓶退貨給供應商,共退貨16瓶,超市損失為16*(22.4-13.32)=145.28元。在蚶江店,該商品于2009年12月27日以22.40元/瓶(正常進價)進貨,2010年01月01日開始按16.80元/瓶的特價銷售,同樣造成門店虧損.后責成資訊部門全面分析,超市關于商品做檔期特價促銷的進售價管理混亂,門店與供應商品均互有虧損.促使公司進一步制定、完善了商品特價促銷管理系統,確保供、銷雙方利益。從電腦數據上發現防損漏洞也應該是防損部不可或缺的職責,往往從資訊上出現的問題比平常在實物上的防損問題更大,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坊間經常傳出,某某超市電腦資訊人員內外勾結貪污30多萬,某某賣場收銀員與后資訊人員是親戚,互相配合侵占公款10多萬等等.
5.“一次報警靜默”。周末巡店,隨手拿著防損部給東環店增配的防盜硬扣,從門店顧客出口進店,發現門店的門禁報警蜂鳴器全體靜默。不解之余,請電工檢查得知不是報警系統壞而是該系統在門店開門營業時壓根無人去給它送上電源,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公司門店開店流程明文規定了,何時由何人開啟該系統.但是由于這個“何人”的疏怱造成如此結果.關鍵流程的實行情況有無完善的檢查監督系統成了公司決策層必須解決的問題。
凡此種種關于防損工作的細節很多,門店內“一瓶被顧客開啟的飲料”、“一張被撕破的后門封條”、“一個內藏商品的廢紙箱”等等。超市管理層如何透過一個個細節去反思和改善我們的管理才是關鍵。
(來源:聯商網博客 作者:黃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