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零售商奔赴珠三角掃貨應對金融危機
編者按:出口受阻的外貿企業和成本增加的內資零售商之間的對接,是企業尋找化解危機之道的典型事件。
全球金融海嘯正在改變常規的交易方式。
近日,武漢中百、山東家家悅、湖南步步高等內資零售商的掌門人帶著團隊奔赴珠三角“掃貨”。其組成的采購團與深圳、東莞、廣州等地的出口廠商和內貿廠商進行廣泛對接。
“現在出口受阻讓珠三角的世界工廠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同時零售商也面臨一次轉型,就是零售商怎么通過世界工廠的轉型來完成供應鏈的升級。” 步步高商業連鎖董事長王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零售商要跳過中間商與工廠對接來降低成本。
掃貨團來了
在廣州,步步高商業連鎖董事長王填、山東家家悅董事長王培桓以及武漢中百倉儲總經理程軍等掌門人組成的采購團,與廣州來自服裝、鞋類、文具、床品、文具等行業的50多家企業進行了洽談。
“20元一條,我們就全部吃下。”步步高商業連鎖、合肥百大集團的采購人員與一家牛仔褲廠商談道。該廠商的很多外貿訂單在金融海嘯后出現不收貨或者退貨的情況,庫存嚴重。與此同時,他們今年組建了銷售公司做內銷市場,但是由于渠道問題等也造成了產品的大量積壓。
“廠商拿庫存清單、報價、樣品過來,我們再去看廠,合適的就清貨。”上海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顧國建說。他發起組織了中國超市聯合采購交易聯席會議,而這次采購團也是他組織的。
王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期他們在深圳、東莞的行程安排相當緊,看中的商品、品牌基本上就定下來,馬上下訂單或者清庫存。
他說,6家超市聯合清了深圳橫崗的一家制衣廠300多萬件的服裝庫存。后又在東莞清了一個廠商原本出口日本、韓國等地的30萬件庫存服裝。此外,他們還與東莞一家服裝品牌商簽訂了6個省的一級代理協議,對廣州的一家玩具廠商下了10萬個毛絨玩具的訂單……
“我們這次目的就是清庫存,到深圳、東莞等地掃貨。”一位合肥百大集團的采購人士坦言,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直接與工廠接觸,以后可能有更廣泛的合作。
顧國建表示,他們這次采購主要針對兩類企業:一是外貿產能,但主要是出口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區的產品;二是外貿轉內銷的企業,由于渠道不暢有大量庫存壓力,他在今年4月份已經組織了100多個采購經理到珠三角采購,對中國出口廠商對接連鎖商業的途徑進行探索。
供應鏈升級
事實上,在內資零售商組團掃貨的背后,他們更大的想法是借助出口廠商的轉型實現自己供應鏈的升級。
王填告訴記者,步步高商業連鎖有15家百貨店,基本上都是聯營的,而超市的服裝、鞋類、床品等也是代理商供貨,所以零售商幾乎都是在與中間商合作。這使得供應鏈的中間成本居高不下,如果跳過中間商而直接向工廠采購可以降低相關商品30%~40%的成本。而在金融危機中,消費者更看重性價比高的商品,所以他表示希望與珠三角的廠商建立起一種持續的生意合作模式。
零售商已經著手改變以應對危機。遼寧興隆大家庭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維龍表示,最近他們的領導班子重新分了工,以前集團10個人中只有1個人搞業務,因為都是供應商供貨,但現在是5個人搞業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要下到工廠、下到田間地頭采購,真正了解商品、價格。他說現在百貨業的銷售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一些影響,比如現在裘皮服裝的銷售只有去年的10%。
“現在零售商過冬,直接找廠商合作主要是把成本省下來,降低銷售價格從而把顧客穩定住,這是根本。”顧國建說。
與此同時,顧國建還表示零售商與廠商的對接模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直接采購外,零售商還可以做品牌商的一級代理商或者地區一級代理商,如這次6家零售商就與東莞一家服裝企業簽訂了6個省級代理協議。
此外,有零售商提出與廠商共同開發品牌,即把廠商的加工能力與零售商的渠道能力、品牌能力結合起來。目前自有品牌已經是外資零售商盈利的很重要一部分,但是內資零售商開發的還不多。
如何持續發展
在這次大規模的掃貨之后,聯合采購的想法下一步如何實施下去是一個現實問題。
顧國建發起的中國超市聯合采購交易聯席會議,是2006年成立的超市進行聯合采購、自愿合作的非營利性民間組織。工業品的聯合采購如何持續下去是個問題。
據記者了解,采購團在與外貿企業接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包括企業的稅票、產品設計、款式、顏色、規格、營銷渠道等,要廠商轉過來非常困難。
一位采購人士坦言:“清除庫存只是權宜之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外貿的關系。而聯合采購要持續地走下去,必須成立熟悉連鎖超市的專業采購中心,其中包括研發功能和營銷功能等一系列的整套解決方案,目的就是讓外貿工廠和零售業有個對接點,保持長期不斷的溝通和商品的引進。”
(中國經營報 徐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