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半年的時間,傳說中會消滅APP的微信“應用號”在9月22日凌晨開始內測,不過這一次張小龍換了一個名稱——小程序,它聽起來,比應用號更能體現張對開發者的重視。
小程序是什么?在今年初的演講中張小龍大致為其勾畫了輪廓,關注一個應用號就如同安裝一個App,而微信應用號就相當于另一個App Store,主要功能就是應用推廣。
應用號一度被認為將來會消滅APP,因為根據張的設想,“應用號”的功能就是APP的替代品,當你需要某種功能的時候,只要在微信上搜索,它便會跳出來,幫你買火車票、電影票、訂外賣。
對手機用戶來說,只要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無需下載安裝,也不會再占用手機太大的內存。在用戶不需要用到的情況下,它又安靜地待在微信里,不會給你發送消息,但只要你有需要,它又無處不在,隨時可用。這樣的功能似乎沒有理由不受歡迎。
但是張小龍為什么要做這么一個小程序,他早就給出了一個官方的答案,微信要做的不僅僅是內容平臺,而是服務平臺。雖然前有公眾號,后有服務號,不過這也沒有達到張的野心,也正因此,他在今年初的公開課上給出了一個新的形態——“應用號”。
叫小程序也好,應用號也好,有沒有更直觀的體驗可以感受?別慌,打開你的微信錢包,第三方服務就是一個簡單的應用號匯集區,不過這才是張小龍想要做的冰山一角。
從“小程序”的名字上來看也可推測,小程序最大的受益者其實并不是手機用戶,而是開發者。
微信從設計之初就更加重視內容,所以過去的兩年間,大量靠內容做大的公眾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對開發者而言,并沒有從中拿到什么實實在在的好處。
對于開發者來說,小程序一定程度上節省了開發成本,他們只需要研發出一款適用于瀏覽器應用的產品,就可滿足基于安卓和蘋果ios操作系統的使用需求。
但仍然有一些人并不看好,認為存在一些瓶頸。在知乎上,關于“如何評價9月21日開始內測的微信小程序”就有人回答:
“小程序只適合一些低交互的應用,比網頁快捷方式高一級別,仍然需要原生開發。大公司肯定都很不情愿的跟進,又沒辦法,估計會簡單開發一些應用,然而盡可能的往自己原生的APP上導入,心態很微妙。”
“微信小程序對獨立 APP 會有很多不足,微信提供的是在微信框架內的能力,用小程序去做一個3D 網游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多基于APP原生能力的 APP 幾乎都不能使用小程序來代替,而基于 webAPP 的 APP基本都可以使用小程序來代替。再者,微信的封閉特性也是有想象空間的天花板的,靈活性肯定不如獨立 APP,獨立 APP 可以把常用功能放到小程序里,小程序為主還是獨立APP 為主,這并不一定,因為每個 APP 的功能需求不一樣的。”
不開發 APP 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
小程序的官方回答,都在這里了
Q:小程序是什么?它有著什么樣的功能?
A: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Q:我是一個開發者,目前沒有收到小程序的測試邀請,有什么渠道可以申請注冊小程序?
A:目前,小程序仍然處于內測階段。全面開放申請后,主體類型為個人、企業、政府、媒體或其他組織的開發者,均可申請注冊小程序。
Q:現在已經有部分帳號收到小程序的內測邀請了,接下來是否會繼續開放內測邀請?
A:關于小程序的上線節奏:本次內測采用邀請制,其內容客戶端暫時對用戶不可見。之后小程序會全面開放申請,所有小程序將在統一時間向用戶開放。
Q:小程序可以和現有的 App 打通嗎?
A: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聯合登錄,和開發者已有的 App后臺的用戶數據進行打通,但不會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轉。
Q:微信已經有了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小程序和這三者有什么不同?
A:小程序、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目前是并行的體系。
Q:外界有說法稱,小程序的推出意味著微信要做一個應用分發市場,是這樣嗎?
A: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想要做應用分發市場,而是給一些優質服務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
Q : “小程序”向開發者開放了什么能力?
A:從測信息來看,小程序在通過向開發者開放多種服務及支撐能力以實現以上設想,主要面向開發者,這些服務和支撐能力包括:
視圖容器:視圖(View)、滾動視圖、Swiper
基礎內容:圖標、文本、進度條
表單組件:按鈕、表單等等
操作反饋
導航
媒體組建:音頻、圖片、視頻。
地圖
畫布
文件操作能力
網絡:上傳下載能力、WebSocket
數據:數據緩存能力
位置:獲取位置、查看位置
設備:網絡狀態、系統信息、重力感應、羅盤
界面:設置導航條、導航、動畫、繪圖等等
開放接口:登錄,包括簽名加密,用戶信息、微信支付、模板消息
(文/天下網商記者 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