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多年來,但凡麥當勞進入中國二三線城市,以及現在進入四五線城市或城鎮,都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或城鎮有了麥當勞,就有了邁入現代化和國際化美好生活的標志。這同時也意味著你所在城市或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達到了一定水平,買得起麥當勞。這正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小康社會——小康是指現代新興中產階層,意味著除了基本的日常開支,仍然有少量盈余來購買其它產品。通過調查零售市場和分析腹地經濟新增長,英敏特(Mintel)發現,麥當勞(還有肯德基)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抱負的伸展。
麥當勞和肯德基隨處可見。我們現在不再過多地贅述小康社會,而是把重點放在新興的中產階級上,這意味著消費者收入、開銷和理想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我認為星巴克現在是三四五線城市發展的新標志。他們當然會積極擴張——預計至2015年,其連鎖門店將遍布中國70個城市,數量增至1500多家。而且發展最快的是二三四線城市,狂攬新興中產階級口袋中的人民幣。
星巴克也許在一些國際市場舉步維艱,但在中國卻一帆風順。總體而言,咖啡店在整個中國均發展迅猛——英敏特(Mintel)調查表明,該市場價值目前為30億人民幣,預計2015年增長至大約50億人民幣。至關重要的是,中國每杯星巴克的利潤比多數其他主要市場更高,中國是該公司的搖錢樹。而且現在如果哪個城鎮有星巴克開業,即標志著那個城鎮步入小康。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或者說一杯拿鐵)。但這高利潤的咖啡并沒有讓新巴克在中國過得舒坦——上漲的租金、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稅收以及通貨膨脹均給星巴克帶來壓力,因為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仍選擇在店消費,而不是選擇對商家來說有更高利潤的外賣服務。在這一方面遠不及西方市場,因此星巴克有必要為了中國這塊肥肉而將其菜單進行調整。
同時還要面臨眾多的競爭者——英國的咖世家咖啡(Costa Coffee)、香啡繽(Coffee Bean)、立頓(Tea Leaf)、藍山(Blue Mountain)、拉瓦扎(Lavazza)、鄧肯甜甜圈(Dunkin’ Donuts)、麥當勞(McDonald’s)以及許多小型地方連鎖店和獨立商家——所有這些都希望能快速搶占市場份額。
但星巴克仍有市場優勢——這是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象征;這也是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希望拿出來顯擺的標志。隨著中國二三四線城鎮的成長,如果有星巴克在這些城鎮營業,這就意味著這些城鎮步入國際化的小康社會。
更多英敏特報告
版權: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于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