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交的5個步驟:注意→興趣→欲求→記憶→行動。
這就是“AIDMA”法則,翻譯成中文就是“愛德瑪”法則,可以很好的解釋顧客的消費心理,在推出一件商品,首先要做到引起消費者的注意,然后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并產生出一種需求,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加強其記憶,最后促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2、推廣新品時
在推廣新品期間,保證新品占1/3的陳列空間,擺在同類最暢銷的產品旁邊“借光”。
3、櫥窗燈光要高于店鋪燈光的20%
櫥窗區域是吸引顧客入店的重點功能區域,那櫥窗區域就應該比店鋪內的燈光亮度要更強,才能吸引到顧客(人都有著很強的趨光性。)
所以,櫥窗區域的照明設計要和店鋪內的基礎亮度有所區別,一般要比店鋪的整體亮度高出20%。由于臨街店鋪在白天自然光的照射,櫥窗的外部亮度會較高,因此要考慮玻璃的會反射特點,要保證櫥窗里的展示還能清晰可見。
4、櫥窗要有四季的更換
一年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不同,而且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的鮮明特點,而且每季都有主打商品。 如果店鋪在換季的時候,能夠在櫥窗上、店面布置上展現出季節的特點,可以給人眼前一亮、煥然一新的感覺,還可以有效地宣傳新品上市信息,讓顧客一目了然。
5、櫥窗的“七秒營銷定律”
顧客在購物時在觀察一家店鋪或商品時注意力只能停留七秒,在這七秒中他可能會決定是否對店鋪或商品感興趣;這就是著名的“七秒營銷定律”;
對于服裝品牌如何通過這短短的七秒鐘抓住顧客的眼球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店鋪的進店率與購買率,如何實現這一點呢?毋庸置疑,櫥窗展示是實現“七秒營銷”最佳的利器!
6、賣場的入口主客流動通道為:2.4~3.6米
在設計店鋪賣場的通道時,應注意通道要有一定的寬度。一般來講,營業面積在600平方米以上的店鋪,賣場入口主客流通道的寬度要在2.4~3.6米之間,可允許3名顧客并排進入,店鋪的開口一定要大,顧客常規的心理是不想走入過于狹窄擁擠的地方購物。
空間數據:
1、60厘米:一個人通過的空間。
2、90厘米:一個人正面通過,交錯經過的人側身通過的空間。
3、120厘米:兩個人能夠正面交錯通過的空間。
7、店內雙向客流通道為:1.1~1.6米
店內的雙向客流通道應為1.1~1.6米,這樣的寬度可允許一個顧客正面通行,另一個顧客側身通過。
8、店內雙向客流通道為:1.8~2.1米
店內的雙向客流通道為1.8~2.1米,這樣的寬度可允許兩位顧客交錯/并排通過。
9、店內單向客流通道為:0.9~1.2米
店內單向客流通道為0.9~1.2米,可允許一個顧客通過。
10、重復陳列要3個或3個以上
指同樣的商品、裝飾、POP等陳列主體或標識、廣告等,在一定范圍內或不同的陳列面上最少3個或以上的物體/商品的重復出現,通過反復強調和暗示性的手段,加強顧客對服飾商品或品牌的視覺感受。
11、垂直陳列,每種至少三個排面
相同屬性,相同形狀的商品按照從上到下的方式進行陳列,使顧客選購商品一目了然,增強商品陳列的立體感和印象感。
12、銷售的黃金展示空間是:70~135厘米之間
對顧客而言,最容易看到,最容易接觸到商品的高度,常被稱為“黃金展示空間”。而這個手輕松可以接觸到范圍就是:70~135厘米之間。
13、最高層板高度:1.8米
最高層板1.8米,是顧客的手難以接觸的范圍,基本上用于作為PP點吸引遠方顧客的目光。
14、最低層層高度:30厘米以下
層板30厘米以下則為無效陳列區,很少顧客會愿意蹲下來拿取商品。
15、每個層板三堆、每堆疊裝四件是比較適用的堆疊方式
這樣的放置讓商品有一定商品空間,不會顯得太擁擠,也更加美觀。
16、模特的三色原則
如果不會搭配商品色彩,就參照三色原則(一個模特身上的配色不要超過三種以上)來搭配。
17、群模是3個或3個以上的模特形成的一組模特
“群!敝傅氖窃诘赇亙炔窟M行模特群組的陳列,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十分有利于你將店鋪主推貨品進行展示曝光,通常3個或3個以上的模特可以稱為群組模特。
18、疊裝的數量
疊裝擺放時,要拆開包裝,薄款擺放最好4~6件,厚款擺放3~4件,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擺放,要避免太多而疊不起來,或是疊起來又倒了,影響顧客購買心情。
疊裝陳列所占位置不要超過32cm×36cm。每摞疊裝的間距應保持在10cm~15cm左右。這樣的大小/間距,不會太大,太小,或離得太近、太遠。方便顧客選購。
19、正掛數量
正掛一般是4~5同樣商品的不同尺碼,以前小后大的尺寸排列。
20、側掛數量
每款服飾應同時連續掛2件以上,通常不超過4件,要有不同的尺寸排列。掛裝應保持整潔,無折痕。
21、收銀臺最佳高度1.2米
這個高度是顧客在付款時感覺最舒適的高度,不會太高顯得壓抑,也不會太低不舒服。
(來源:陳列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