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191億的誘惑:零售靠電商還魂?
十四個小時,銷售額破百億,天貓和淘寶刷新了中國零售業的紀錄。
2.13億獨立用戶,相當于一個中等西歐國家的全部人口,在光棍節當天瘋狂點擊著促銷頁面。支付寶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天訂單數達到了1.058億筆。
隨著100億節點的成功突破,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由之前的作為零售產業的補充渠道之一,轉型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主流形式,由此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
但是表面繁榮的電商,究竟是救零售業于水火的還魂丹,還是清理庫存的雞肋呢?
雙十一吸金191億:電商正冠
11月11日凌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燈火通明,三樓媒體中心三味書屋隔壁房間,不時響起陣陣歡呼聲。投影幕布上的中國地圖,覆蓋著一條條縱橫交錯、川流不息的下單射線。
另一側的支付寶交易額數據不斷滾動:10分鐘,2.5億;37分鐘,10億;8小時,50億;不到14小時,100億。
12日零點,數字定格在191億元。
對比2011年中國零售百強榜,蘇寧電器以1947億的年銷售規模名列榜首。換句話說,天貓和淘寶在光棍節當天的銷售業績,相當于蘇寧年銷售規模的1/10,百強榜單末位百貨公司年銷售規模的2/3。
日信證券研報指出,如果在百強榜單中加入網絡零售商,則平臺式B2C零售商天貓將排名第4,獨立式B2C零售商京東商城排名第12。未來網絡零售商有望與線下零售商平分秋色。
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項目總監韓秀超對21世紀網表示,今年雙十一開啟了電商走向零售主流社會的大門,電商不再是一個挑戰者或強盜,而是慢慢與主流渠道平起平坐。
根據天貓數據,在“雙十一”購物大促中,超過217家天貓商城的店鋪支付寶成交額突破千萬,其中單日單店銷量在1億元以上的店鋪有3家,店鋪銷量在五千萬以上的14家,成交量在一千萬到五千萬以上的店鋪200家;另外,還有1527家店鋪的支付寶成交額在百萬以上。
天貓杰克瓊斯旗艦店、駱駝服飾旗艦店、全友家居旗艦店三家店鋪單日銷售額都突破了億元大關,但21世紀網實地走訪發現,這三家在杭州的百貨專柜客流平平,杰克瓊斯的杭州百貨店無任何折扣,更是乏人問津。迫于電商促銷壓力,雙十一前一周,杭州幾大百貨公司就開始以店慶等名義進行五折左右的促銷。
“2011年零售大鱷北京新光天地年銷售額65億,排全國第一,而天貓一天就吸金191億,這說明渠道要差異化定位了,渠道沖突需要思考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里,線下是體驗和配套服務,線上是價格低、比價方便、產品豐富。”
他強調,有的國營百貨公司還秉持傳統觀念,將區位接近的商場作為競爭對手忽視偷跑消費者的電商,靠產品低價競爭忽視客戶體驗和配套服務,這是死路一條。
零售“觸網”:還魂丹or雞肋?
縱觀天貓銷售量前十位的店鋪席位,基本是傳統品牌商的天下。但零售業的線下營銷,卻是傷痕累累。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發布的《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2011-2012》,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目前存在的四大共性問題包括:不可避免的成本上升,2011年連鎖零售企業人工費用上漲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2015年將是門店租賃到期的高峰時期;銷售增幅減緩,高通貨膨脹抑制消費意愿,網絡零售沖擊傳統零售,監管加強(限制購物卡發售);商業地產過熱,擴張超過消費水平增長,又普遍欠缺管理能力;促銷常態化,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升。
涉水電商,究竟是救零售業于水火的還魂丹,還是清理庫存的雞肋呢?
杭州當地的箱包店UTC已經是第三次參加光棍節大促,這家公司年銷售額近4億,在全國的機場、高鐵和大型商場擁有200多家實體店。電商事業部總經理曹軼寧對21世紀網表示,今年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沖破千萬,是2010年的五倍之多。
“電商一天千萬的銷售額,相當于當天全國地面銷售額的十倍,這在我們的意料之中。我們電商部今年計劃營收1.5億,占到總營收的40%。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線上的銷售額將會超過線下。”
他介紹,電商將與地面并行發展,而不是作為線下的清庫存渠道。以此次大促為例,公司預留30%的新品在線上發售,同時千元以上的高檔箱包成交量激增成為今年亮點。
但21世紀網采訪杭州百貨杰克瓊斯、GXG、BELLE等專柜的售貨員,均表示線下的新款并未在線上發售,參加促銷的產品基本都是過季貨。
從數據來看,零售商涉網整體上也不太樂觀。
據《傳統零售商開展網絡零售研究報告2012》的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傳統零售百強企業中有59家企業已經開展網絡零售業務,其中以百貨業態為主,但半數都是2011年前所開,今年上半年僅有七家“觸電”。從2010年至去年,傳統零售商開設線上業務的增速分別為121.4%、67.7%。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觸電”節奏,百強零售今年進軍線上零售的規模將是近年來最低。
“傳統品牌商做電商的根本原因是用戶消費渠道的轉移,如今80、90后漸漸成為主流消費群體,消費習慣向線上轉移,其次連鎖零售企業部分在三四線城市難以運作,電商可以彌補市場缺口。但是很多傳統品牌商并沒有摸清電商定位,單純將電商作為清貨渠道,同時管理團隊缺乏運作經驗,讓線下優勢難以發揮。
韓秀超對21世紀網表示,品牌商在“觸電”中遭遇尷尬,如果不涉水電商就會失去市場蛋糕,但是電商靠低價吸引消費者,普通商品毛利在20%左右,傳統零售商是靠擴大銷售規模攤薄成本盈利,線上更低的毛利會沖垮線下產品。這對發展成熟的老品牌無疑是致命打擊。
UTC未來希望走020模式,即線上和線下融合,讓消費者線下體驗后,通過手機終端搜貨,實現線上訂貨線下拿貨。
但是品類差別和價差懸殊讓這條路前行艱難,“地面銷售以拉桿箱為主,客單價一千塊左右,而線上以背包為主,客單價只有約三百塊。O2O的實現還需要公司各系統的全面配合。” 曹軼寧坦言。
。21世紀網 戰瑞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