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更低的流量成本,獲取更高的體驗價值?
在線上營銷紅海里,品牌百舸爭流,努力從各大平臺算法的迭代里,尋找穩(wěn)定的流量和投產的平衡;通過社交媒體“種草”觸達目標客群是營銷標配做法,而內容平臺已經種出了一片“青青草原”,品牌如何被人看到?流量的機會在哪里?有沒有更高效的“種草”方式?
與線上營銷的擁擠相比,線下營銷呈現(xiàn)活力:高潛力且持續(xù)增長的大交通場景——全國6239個地鐵站、1189個高鐵站、254個機場、7092個高速服務區(qū),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化、系統(tǒng)化的站點資源網(wǎng)絡,這些站點承載著億級客運量,構建起一個受眾廣泛、可計算的線下流量網(wǎng)絡。
在大交通場景打造「策展型零售空間」,通過真實體驗感引發(fā)消費者的“種草”,成為線下營銷的創(chuàng)新策略。
策展零售空間,基于快閃店和慢閃店的靈活運營和全國鋪設,以更奪目的展陳設計、更豐富的互動玩法,營造線上難以替代的涉及“視聽味嗅觸”全方位感官體驗。
這類體驗往往具有攔截性,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例如一次飲品試飲立即下單,一次試用促使顧客改變目的地,轉向附近門店消費。策展零售空間打造了一個即時、便利、高效的體驗中心,快速撬動千萬級優(yōu)質客流。
構建線下流量漏斗,營造線下流量閉環(huán)
快閃店遍布步行街購物中心等傳統(tǒng)商業(yè)場景,然而在大交通場景尚未廣泛鋪開,這為品牌提供了獲取流量的新場景、新機遇。
以商業(yè)場景為例,快閃店根據(jù)場地面積進行租金定價,但帶給品牌的價值遠超曝光,通過線下流量漏斗的層層轉化,展現(xiàn)其媒體曝光、產品體驗、銷售渠道、用戶服務多方面的價值。
類似地,在交通樞紐的策展零售空間,不僅可以展示產品、讓消費者體驗并“種草”,還可以通過互動傳播和銷售轉化,加速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這里不僅能吸引顧客駐足、還有顧客的打卡分享傳播,將流量引導至品牌私域,從而構建高效的線下流量閉環(huán)。
更低的流量成本,更高的體驗價值
線上營銷是算法驅動的“信息找人”,線下是基于大數(shù)據(jù)選址的“店找人”,結合客群畫像、客流標簽、周邊商圈等數(shù)據(jù)進行點位選址,便于更精準地獲取線下流量,而大交通場景策展零售的優(yōu)勢,就是用更低的流量曝光成本,獲得更強的體驗互動價值。
以主流社媒平臺為例,單人體驗成本CPE在7-8元。相較之下,交通場景的策展型零售空間,含快閃店、慢閃店等形式,能將CPE降至5元以下;并且更易打破線上信息孤島,實現(xiàn)破圈營銷,擊中潛在客群。
以地鐵媒體為例,1個月梯眉燈箱租賃,可做2個月策展型零售空間,獲取唯一地鐵客流中產品體驗及留資售賣機會。
據(jù)CTR針對某品牌地鐵廣告效果評估調研報告:策展零售空間能引人駐足觀看,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