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藥店銷售業績緣何直線下滑
幸福的原因是相同的,而不幸則是多樣的。對于業績不理想的藥店來說,存在的問題也千差萬別。如何提升業績,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會千差萬別,希望各位藥店經營者能從以下案例中得到啟發。
案例:
A藥店位于某全國百強市中心城區最為繁榮的步行街上,營業面積300平方米左右,現有營業人員27人,2010年10月份,日均營業額18000元左右,毛利率在22%左右。
作為該市龍頭醫藥連鎖企業之一的旗艦店,A店有過無比輝煌的過去。2003年開業伊始,作為該市第一家平價藥品超市,該店日均銷售額即達到7萬元以上,但隨著周邊競爭門店的相繼開業,2007年后,該店業績逐年萎縮,到2010年上半年,日均銷售額不足13000元,個別時段甚至不足萬元,最為可怕的是,員工思想渙散,工作懶散。
問題診斷:
2010年10月起,該公司開始著手尋找該店的業績提升方案,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認真會診,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1.基本沒有關聯銷售或組合銷售
該店實行分區管理,共劃分為處方柜、OTC區、中藥區、營養品區、化妝品區、計生醫療器械區、保健食品區等幾大板塊,各板塊店員之間缺乏交流,對其他區域產品也沒有了解,在實際銷售過程中缺乏整體觀念和協作,關聯銷售、組合銷售等更無從談起。
2.服務質量差
主要是店員藥學基本知識貧乏,基本無法向客戶提供較為滿意的用藥服務;其次是服務態度差,經常出現無人接待客戶,或者上班聊天不理睬顧客等現象。
3.市場價格形象差
對客戶的價格意見解釋不足,應變不夠靈活,市場價格形象不好。
4.經營品種以藥品為主
在陳列面積上,藥品所占的比例約40%,但是在銷售額上所占的比例達到90%,受醫改新政的沖擊影響比較大。
追根溯源
導致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該門店的管理機制。該店在開設前期,除收銀員等少數幾個關鍵崗位外,并未聘請營業人員,而是由廠家或者代理商聘請的促銷員承擔銷售任務。大部分促銷員文化水平比較低,基本沒有受過專業藥學培訓,且在促銷工作中,各自為政、相互競爭。2009年后,由于相關政策的要求,該店開始將原來的代理制經營變更為自營制經營,促銷員也轉變為營業員,但是相關的藥學知識培訓和管理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導致優秀人員流失。
我來問診
各位讀者,你是否也為藥店業績難以提高而深深苦惱,你是否也為找不到銷量低迷的原因而一籌莫展?歡迎你將以上困惑和苦惱告訴小編,小編將請全國運營高手為你的藥店號脈開方。
改造方案
轉型大健康藥店
問題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針對以上問題逐一擊破,提升門店的整體形象和業績,為此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明確發展思路:轉型大健康藥店。即由銷售藥品為主,轉變為以健康保健用品為主。
第二、打破分區設崗的機制,建立養護、保管與銷售分離的人員管理機制。此舉主要是為了通過關聯銷售的方式帶動非藥品的銷售。
第三、強化藥事培訓,推行星級員工考核制。即由店長每日總結一個主推品種在同類型品種銷售中的優勢,并在交接班會時利用兩分鐘時間向全體員工講解。總部人員隨機抽查,如有店員沒有掌握,對店長處以1元罰金。
將藥事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店員評定星級的依據,而星級評定情況是確定店員基本工資的依據。
第四、推行5米范圍內接待制。要求所有員工必須對距離自己5米范圍的客戶問一句:“您需要點什么?”如果未詢問,處以每次50元的罰款;
第五、開展“捐資3萬元,扶持60個家庭”活動。整個活動貫穿3個多月,期間還與市電視臺開展走訪困難戶等活動,最后在藥店進行了現場捐贈儀式。通過該活動,提升了藥店的社會形象。
第六、建立價格快速反應機制。凡客戶反映門店知名品種的價格高于其他門店的,如差距在10%范圍內,由店長或者組長根據經驗當場作出是否降價銷售的決定;如差價超過10%,由總部決定是否降價銷售。
總部同時還確定了100個敏感品種不定期進行采價,凡是高于周邊門店的,立即降價銷售。
第七、每個門店根據日常銷售情況,確定20個左右的常用品種進行虧本超低賣活動。
第八、推行“單品種提成、總銷售加權”的考核體制。即所有人員的考核按照主推品種的銷售額進行提成,但是總銷售指標完成的比例將作為提成比例的加權系數,即門店整體銷售額完成率越高,品種的提成率越高。
實施效果
經過兩個多月的業績提升,目前,該門店日銷售額基本穩步提升到25000元以上,毛利率達到33%。最為重要的是萎靡不振的員工士氣得到徹底扭轉。
(作者:尚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