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都”的失落,山西沒有上市食醋公司
作家汪曾祺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后,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了三調羹醋。鄰坐的客人直瞪眼!
山西人愛吃醋,是眾人皆知的事情。網上關于山西人愛吃醋的段子也不少——“打開任何一個自來水管,流出來的是醋不是水”、“飯局都干醋,酒水不常見”……
段子有些夸張,但是山西人愛吃醋卻是不爭的事實。山西姑娘林云見過身邊最夸張的,“喝個米湯都要往里倒醋!
不僅喜歡吃醋,也擅長制醋。中國四大名醋中——山西老陳醋,江蘇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福建永春老醋——山西老陳醋位列其首,且最被人熟知。就連外省人提及山西,印象最深的還是當地陳醋。
醋文化如此濃厚,也讓山西孕育了非常多食醋品牌。比如紫林、水塔、東湖、寧化府等,皆是山西知名老陳醋品牌。單是“醋都”太原清徐縣,就有超過70家食醋企業,并形成以紫林、水塔為龍頭的食醋產業群,占全國醋產量的六分之一。
盡管醋企數量如此之多,然而山西至今還沒有一家食醋公司成功上市。而中國食醋行業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是2001年就登錄A股的江蘇鎮江醋代表企業——恒順醋業。
山西的醋企沒有放棄沖擊資本市場的努力。9月17日,證監會官網披露山西龍頭醋企紫林醋業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德證券。
如果紫林醋業此次能夠順利上市,那么這意味著山西將誕生第一家上市醋業公司,A股多年來“山西老陳醋不香”的局面也將被打破。
3次沖刺IPO未果
紫林醋業已不是第一次籌劃上市。
證監會官網顯示,紫林醋業分別于2016年、2017年、2020年3次遞交招股書。算上此前遞交招股書的次數,紫林醋業已經是第4次沖刺IPO了。
2016年6月,紫林醋業首次遞交上市申請。2017年12月,紫林醋業第2次遞交招股書,證監會于當年12月27日給出了反饋意見。
意見中,證監會要求紫林醋業對招股書存在的規范性問題、信息披露問題、與財務會計資料相關的問題進行核實。但不知為何,2018年4月上會前夕,紫林醋業突然撤銷了所有審核資料。
緊接著,2018年4月10日,證監會網站發布公告稱:鑒于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證監會沒有說明什么具體事項。但是據了解,事情原因之一,可能是紫林醋業在2016年和2017年遞交的兩版招股說明書中,存在多處前后財務數據不一致的問題。
以原材料成本占比為例。據2016年的招股書,2014-2015年,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分別為33.89%和34.04%。到了2017年的招股書,這兩個數字變成了31.67%和31.25%。
經銷商銷售收入占比也存在出入。如2016年招股書中,2015年經銷商渠道收入占比為97.01%,到了2017年中,這一數字變成了96.71%。
除此之外,兩版招股書中披露的員工人數、包裝材料、制造費用等營業成本占比數據均不相同。
新京報的報道進一步印證了事實,“紫林醋業存在多項數據異常、大量采銷面對非法人單位、研發人員薪酬極低等問題,最終被取消了審核。”
2020年7月,紫林醋業第3次遞交招股書,此后一年并未有明顯進展。
直到2021年9月,證監會再次要求公司和保薦機構就規范性、信息披露等問題作出核實。很快,9月17日,紫林醋業第4次遞交了更新的招股書。這也是其上市最新消息。
招股書中提到,紫林醋業創辦于2000年2月,前身是山西省清徐金元老陳醋有限公司,由羅建純、劉志紅夫婦出資60萬成立。
2006年,公司更名為山西紫林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紫林食品整體變更為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紫林陳醋,圖源:天貓
最新招股書中顯示,羅建純、劉志紅夫婦合計直接持有公司71.16%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羅建純現任董事長、總經理。
很多人對羅建純并不熟悉,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他的創業故事,可以說是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制大潮下,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樣本。
羅建純出生于1964年,清徐本地人。1981年,羅建純高中尚未畢業。當時清徐縣有兩個企業來學校招工,一個是清徐縣化纖廠,一個清徐縣醋廠。
羅建純選擇了去醋廠上班,這也讓他與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此后的十多年,他一直在這家醋廠,從基層崗位做到中層干部。
1992年,國家對調味品行業的管控逐漸放開,整個行業開始洗牌,調味品小作坊漸漸被清洗出市場。
1997年,34歲的羅建純被派到仁義村的一家山西老陳醋分廠擔任廠長。當時,這家廠子已經處于倒閉邊緣,只剩下20多名員工和賬面上可憐的3萬資金。
羅建純沒有放棄這個瀕臨關門的小醋廠,憑借著多年的行業經驗,他硬是把這家醋廠盤活了。
適逢1999年,國有調味品企業改革,開始轉賣給管理層。羅建純順勢而為,走上創業之路,將這家小廠轉化為獨立的純民營企業。
此后便如前文所說,2000年2月,羅建純劉志紅夫婦成立山西省清徐金元老陳醋有限公司,后更名為紫林醋業。
經過20年耕耘,羅建純將紫林醋業做成山西省乃至全國知名的食醋品牌。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統計,2018-2020年,紫林醋業連續三年食醋產量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江蘇的恒順醋業。
招股書披露,紫林醋業主要通過經銷商、商超及自營等渠道進行銷售,目前在全國擁有900余家經銷商,基本實現全國 30 余個省市自治區的業務覆蓋,產品銷往全國。
沖刺上市的不止紫林
在紫林醋業聲名鵲起的同一時期,山西的其他醋企也在快速發展。水塔、東湖、寧化府等一批新老品牌紛紛崛起,在三晉大地打響了名聲。
水塔醋業,也是清徐縣食醋行業的龍頭企業,實力僅次于紫林醋業。在紫林醋業沖刺IPO的同時,水塔醋業也在為上市努力著。
水塔陳醋,圖源:淘寶網
早在2015年12月,水塔醋業就啟動了上市輔導備案,輔導券商為國都證券。此后,山西證監局官網一直在不斷披露國都證券輔導水塔醋業的工作報告,而國都證券一輔導就是5年時間。
到了2020年11月,水塔醋業突然更換輔導券商。根據山西證監局官方顯示,渤海證券擔任水塔醋業新的輔導機構,重新在山西證監局進行備案登記。
今年6月23日,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山西水塔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輔導工作進展報告(第二期)在山西證監局網站公布,目前尚未有下文。
據了解,水塔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12日,在恒順醋業、紫林醋業之后,位居全國食醋行業前三。從中可見,水塔醋業的實力在全國也不容小覷。
醋企為何難上市?
雖然醋企數量眾多,并擁有紫林、水塔等實力雄厚的龍頭醋企,但是作為醋業大省的山西,至今卻沒有走出一家上市規模的醋企。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除了上市監管比較嚴格之外,醋企上市未成功與其整體缺少規范化經營和管理有關!
根據相關行業研究報告,全國大小可生產食醋的企業達 6000 余家,專業生產的有 3000 多家,生產食醋的企業中,品牌企業產量僅占 30%,其他作坊式小企業占 70%。
雖然隨著部分地區規模化生產企業的發展壯大,市場集中度逐漸有所提升,但是整個行業的生產企業數量仍然較大,區域性、作坊式企業眾多,品牌集中程度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整個醋企行業面臨的問題,在山西醋企中更加典型。
拿品牌集中度來說,僅在山西省境內,就有紫林、水塔、東湖、寧化府等十多個知名食醋品牌,擁有各自忠實的用戶,品牌之間十分“內卷”。
例如紫林、水塔雖已位居省內食醋品牌前兩名,但是二者合計在山西市場的占有率,也才只有30%-40%。因此在山西當地,還沒有一家醋企真正可以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醋企之間的競爭通常以價格戰的形式出現,這就導致山西老陳醋的平均噸價長期處于較低價位。頭部公司在價格上內耗,更多中小企業更是按照相同套路發展。
如此競爭造成的現狀就是山西醋企的規模化程度較低、資源分散,企業得不到市場的充分滋養,從而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
對比江蘇鎮江醋的代表企業恒順醋業,通過企業合并,幾乎一統本地醋業,占據了鎮江香醋85%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高市占率下,恒順因此可以掌握本地及周邊市場的定價權,多次提價均被市場消化。
恒順香醋,圖源:天貓
區域性強,是山西醋企的另一個暗疾。
紫林醋業在招股書中就提到,公司產品的銷售區域集中在華北、華中和華東等區域,東北、西北和華南等仍有較大的市場開拓空間,在銷售區域的覆蓋面廣度仍相對不足。
在朱丹蓬看來,紫林醋業的局限在于,“它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域型品牌,缺乏相關的體系、團隊及客戶去支撐它的全國化,因此未來全國化運營將成為其較大的挑戰!
此外,紫林的營收對食醋的依賴程度也相當大,產品種類相對單一。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食醋系列產品占紫林公司營收的比重均為90%以上,是公司最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
盡管近幾年紫林醋業已經開始多元化布局,拓展了料酒、醋飲料和醬油等其他產品品類,但三者加起來的占比也僅為5%左右。
除了相對聚焦的產品種類,紫林自身在渠道布局方面也有待提升。從招股書來看,紫林目前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經銷商、商超及自營三種渠道。
其中,從2018年至2020年,紫林經銷商銷售金額就占到了總營收的95%以上,而商超與自營渠道合計占比僅為5%左右。過度依賴經銷商,無疑增加了紫林收入的風險。
紫林醋業在招股書中就坦言,除經銷關系外,經銷商的經營管理均獨立于公司。如果經銷商不能較好地理解公司的品牌理念和發展目標,或經銷商的實力跟不上公司發展要求,或因經銷商嚴重違反合同,將對公司的銷售收入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朱丹蓬認為,在傳統的模式之下,經銷商的占比達到95%屬于正常現象,但從線上與線下互動共通的角度來看,未來紫林醋業降低經銷商占比才能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邊是內部的壓力重重,另一邊,山西的醋企也面臨著來自外省同行的競爭壓力。
例如紫林醋業雖位居全國第二,但其全國市占率卻并不高。根據恒順醋業的報告,2020年恒順的市占率為10%左右。而紫林醋業,去年的市占率僅有4.3%。
當年恒順醋業還曾主動進駐山西市場,成立山西恒順老陳醋。但是由于食醋產品本身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加之本地人民對本土品牌的認知,山西恒順老陳醋發展步履維艱,凈利潤從2019年的79.89萬元,下滑至2020年的55.41萬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凈利潤僅為6.63萬元。
恒順和紫林也曾因為商標問題產生過糾紛。
今年5月,恒順醋業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紫林醋業停止生產銷售涉嫌侵害其“金優”商標專用權的產品,并請求法院判處其賠償150萬元的費用損失。最后結果是雙方庭外達成和解,紫林醋業一次性賠償了恒順醋業60萬元。
就在兩家醋企纏斗之時,許多調味品企業也開始涉足醋業市場。海天味業、千禾味業,這些以醬油銷售為主的調味品巨頭,紛紛開始拓展自己的品牌,進軍食醋市場。
收購醋業公司股權,投資設立專門的醋業子公司,擴大產能,成了調味品巨頭們的基本操作。
2017年,海天味業子公司以4027萬元受讓鎮江丹和醋業70%的股權,2019年,海天的食醋產量已經進入前三甲;2019年,千禾味業也開始在食醋行業布局,計劃用現金收購鎮江恒康醬醋有限公司100%股權......
賽道涌進多路對手,這給未來的食醋行業市場格局,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山西也在著急
山西醋企沒有放棄努力,山西政府也在積極推動醋業企業上市。
2015年,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帶領省證監局、金融辦來到清徐縣,指示各級有關部門在企業籌備上市期間要全力配合,“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開辟綠色通道,完善相關手續,幫助企業盡早上市,打造全國乃至全世界醋業第一品牌”。
2016年,太原市政府發布《關于促進醋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推動水塔、紫林、東湖、寧化府四大骨干企業上市,融資規模達30億元,還給出了具體的上市進程時間表——水塔、紫林醋業2018年年底前完成A股上市,東湖、寧化府在2018年前完成新三板掛牌。
《意見》還表示,在主板上市成功的將獎勵1000萬元;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成功的將獎勵500萬元;在新三板掛牌成功的將獎勵165萬元,以此激勵本地醋企謀求上市。
2020年2月2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意見》。其中,發展食醋產業釀品產業集群,是實現文件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3月,山西再次出臺政策,對規定期限內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對將所融資金70%投資于太原市的企業,獎金翻番至1000萬元。
盡管山西政府一路打氣,但是山西醋企上市之路依然坎坷,現在的進程來看,已經落后當地政府的原定計劃。
如今紫林醋業再次沖刺上市,是否能如愿?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
[2]《山西“醋業第一股”難產》,楊俏,財經天下周刊
[3]《紫林醋業再謀上市,產能不足、品牌價值低成隱患》,劉歡,新京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