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農貿菜場能否打出連鎖經營品牌
來源:
聯商網
2005-04-15 10:54
申城菜場“脫胎換骨”后,能否像超市一樣走上連鎖品牌之路?上海現有菜場900家左右,大多以所在路段命名。如果借鑒超市業發展之路打出幾個響當當的大品牌,既有利于市民吃上安全衛生的品牌菜,還能更快推進上海菜場“升級”。
賣品牌菜設安全關
告別臟亂差老面孔,一些傳統菜場能得到百姓“超市菜場”的美稱,得益于申城正在推行的菜場標準化改造。今年,上海將建成100家標準化菜場,到2007年傳統菜場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站高一步謀發展,標準化菜場硬件建設尚是“形”,包括供應鏈在內的管理才是“神”,讓老百姓放心的菜場必須“神形兼備”。
把好菜場食品安全監管第一關,不妨從提高農副產品進菜場的資質做起。可借鑒超市、大賣場經營策略,全面引進品牌副食品企業,讓品牌菜唱主角,產、銷對接,品牌、菜場對應,對肉制品、水產品、豆制品推行冷鏈配送作業,這比每年搞“放心菜場”評比更有意義。
連鎖品牌如何樹立
上海菜場數量和中等超市差不多,周圍大多是居住密集區,如果今后“超市菜場”能形成幾個連鎖品牌,就能在采購時更有話語權,這意味著菜場生鮮食品完全可擁有物美價廉的優勢。目前,不少改造好的標準化菜場仍然沿用老名稱,而且各走各的經營套路,缺少對供應商的吸引力,一些生鮮食品價格因此還稍高于大賣場。
由于申城菜場所有權不統一,有的隸屬街道、區商業系統,有的是私人經營,這使品牌整合有一定難度。但有專家提出,借鑒酒店品牌管理模式,可把許多菜場納入到現代管理系統中。今后改造后的菜場可保留原有名稱,只不過在之前添加一頂“管理品牌帽”,使內部管理高標準嚴要求確保食品安全衛生,而缺乏管理經驗的出資方仍可坐收漁利。也有人建議,可讓一些“超市菜場”中的“領頭羊”推廣管理經驗甚至輸出品牌,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不管怎么說,上海的“超市菜場”肯定要以品牌取信于民,今后將為豐富市民餐桌扮演重要角色。
(東方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