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產品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服裝、百貨等行業早就有一大批試水的企業,連海底撈都開始通過網絡賣火鍋宴。在這方面,距離電子商務領域最近的IT企業反倒有些滯后。
誰都知道電子商務勢不可擋,但何時切入這個市場,只是布局試水還是調集各種資源全身心投入?很多傳統企業仍然猶豫不決。
不久前,在成都舉辦的2011(第六屆)中國網上零售年會上,演講嘉賓基本都來自電商企業,以及圍繞這些電商的服務提供商。只有兩三家并不知名的傳統企業參與論壇的對話環節,講述他們涉足電商遇到的難題。雖然傳統企業,尤其是制造型的傳統企業做電商,目前還鮮有成功者,但海爾、聯想近期在電商領域的一系列舉動,似乎給同行們傳遞了一些積極的信號。
上個月,聯想舉辦了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發布會,并披露了其電子商務渠道的銷售成果;海爾將在海爾網上商城連續27天舉辦促銷活動作為海爾成立27周年慶祝活動的重頭戲。
聯想是中國IT領域的領頭羊,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地位更是無人能敵,而且,他們各自的傳統渠道建設一直是同行紛紛效仿的榜樣。早在幾年前,聯想和海爾就開始在電商渠道多元化方面進行探索和布局:讓產品入駐京東、新蛋等網上商城;在淘寶上建立旗艦店,投重金建立了自主運營的網上商城。多年的低調運作,顯然已經讓聯想和海爾嘗到了甜頭,在網絡商城方面更是已經有了獨特的做法。24小時限時送達、在線成套設計、成套精致服務是海爾網上商城的服務特色,工商、招商、中信等銀行的分期付款業務則是聯想商城的亮點。這些都是廠商做網上商城的優勢所在。聯想集團副總裁湯捷曾表示,電子商務將成為聯想重要的營銷支柱之一,未來三到五年時間,可能與傳統渠道平分秋色,而不僅僅是一個“補充”。
傳統企業做電子商務網站,看似門檻很低,“從無到有”的布局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想讓電商渠道真正發揮效果,甚至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還是非常難的事情。如何選擇產品?如何定價?如何促銷?如何平衡與原有渠道商的關系?如何找到既懂產品又懂電子商務的人才?很多類似的問題都曾經困擾著傳統企業,但在聯想和海爾面前,這些顯然已不再是問題。一方面,客戶對網絡購物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渠道商對廠商涉足電商也不再感到如臨大敵。現在廠商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廣羅電商人才,設立一個完全獨立于傳統渠道的隊伍,按照電商的規律運作一個真正的網上商城。
傳統企業進軍電商,動手早可能成先烈,下手晚恐怕錯過機會,而現在,正是進入的最佳時機。
(出處:中國計算機報 作者:本報記者 王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