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兒童安全的“它”再獲社科院年度公益大獎
冰桶挑戰,讓人明白漸凍癥人需要社會力量的關愛;大愛清塵,讓人明白塵肺農民兄弟需要社會關愛……伊利方舟,讓人明白兒童安全不只是大人的事情,更需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12月10日,在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企業公益年會”上,關注兒童成長的公益項目 “伊利方舟”憑借企業公益項目知曉度調查中的優異表現,榮獲“年度優秀人氣公益項目獎”,同時還作為四星級公益項目被收錄入《企業公益藍皮書(2016)》,而在“2016年中國民營企業100強公益發展指數”榜上,伊利集團還成為進入前十的唯一乳企。四年來,伊利方舟已持續開展了70余場兒童安全專項培訓,直接讓20余萬孩子、老師、家長受益,成為伊利集團發揮典型示范效應,提升公益參與度與滲透度的重要平臺。伊利方舟呼吁樹立“以孩子為主”的兒童安全觀,號召用尊重和專業一起守護孩子成長,引起社會共鳴,成為人氣不斷攀升的兒童公益行動典范。
保護兒童安全成長,先樹立安全成長理念
伊利方舟是伊利集團聯合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的關注兒童成長的公益項目。社會需要正能量的傳遞,而公益,不僅要做,更要說,公益傳播正是起著這樣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就好像常年的公益廣告,讓“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等成為一種全民潛意識里的道德一樣。面對眾多兒童和家長,要樹立起兒童安全成長意識,僅通過專項培訓顯然是不夠的,同樣需要大量的公益傳播去實現。而普及兒童安全理念,也是伊利方舟的重點工作之一。
去年五月,伊利方舟的公益試視頻——《寶貝不怕》刷爆網絡,吸引了包括各大媒體以及意見領袖的轉發,短時間內點擊量突破千萬。 視頻用最真實的手法,記錄了50個“落單”孩子面對“人販子”的表現,而結果令人不寒而栗,毫無專業感的“騙子”用玩具、食物等“法寶”輕易誘拐42個孩子。
通過這個視頻,既說明了兒童防拐意識的薄弱,更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正如一位叫“大迷糊蟲”的網友在看完視頻后的評價,“養兒不易,讓孩子安全快樂地成長更不易。作為父母,只有讓孩子在實踐訓練中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尋子’或是其他的兒童安全事故才不會重現。”
而為擴大兒童安全理念和行動的覆蓋率,四年來,伊利方舟運用兒童安全海報、動畫視頻、紀錄片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了廣泛的社會化宣傳和倡導。除了上述的《寶貝不怕》兒童防拐測試紀錄片外, 防拐微電影《你在哪》和紀錄片《留守兒童,選擇堅強》,還在有著公益界“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公益映像節上,分別獲得“企業社會責任創新獎”和“優秀作品獎”兩項大獎,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樹立兒童安全意識,須改變當前教育理念
因為安全教育不足、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弱等現實問題,近年來,一方面學生溺水、交通事故的新聞層出不窮;而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往往因為擔心出事,打著“安全”的旗號,剝奪著孩子春游、運動等等權利,最終把孩子變成溫室的花朵,毫無安全防范意識和經驗。
如果要改變這一現狀,老師作為孩子最重要的啟迪者,以及知識的傳播者,他們先有正確的安全教育理念,就顯得至關重要。
為此,伊利方舟近年還著力開展了“種子計劃”,即對中西部地區校園安全教育工作者進行了集中培訓活動,幫助他們繪制出切中本校實際校園安全隱患的雷達指示圖,切實提高安全預警意識。
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克一河小學校長樊慶冬在培訓后,就將方舟理念滲透到本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并嘗試舉辦了一系列學校從未開展過的兒童安全創新活動——組織學生走進興安森林公園,在醫生的講解下展開了一堂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安全教育課。徒步來到了當地公安消防中隊,在消防隊中隊長的講解下學習了日常用電中的安全隱患和預防措施……切實踐行了“最好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這一理念。
截至目前,伊利方舟已為中西部地區培訓了260余名兒童安全種子教師,如今他們已成為中西部地區校園兒童安全工作的中堅力量。
如今伊利方舟不僅成為了伊利的公益名片,更成為伊利發揮典型示范效應、釋放公益資源供給、提升公益參與度與滲透度的一個重要注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