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對話:社區商業生鮮的經營模式

4月28日,首屆社區商業發展論壇暨第七屆全國中小連鎖商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天津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開拓社區商業新模式——服務為本疊加功能 復合增長”為主題,并以天津津工超市為樣本,全面解讀津工超市成功的秘密,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社區商業新模式。會上,超市發總裁李燕川、北京京客隆副總經理高京生、哈爾濱中央紅小月亮超市總經理孫熙超、山東聊城億灃超市董事長王廣勝、山東蒼山寶慶超市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趙福榮、中國商報·超市周刊主編高建成等6位嘉賓上臺開展主題對話。
高建成:提到了生鮮經營,我們昨天也看了津工超市業態的店。雖然店小,但是生鮮產品還是很多的。應該說做得非常好,那么社區商業生鮮經營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高京生:
一、生鮮商品和主食廚房是社區超市的兩大類,生鮮不同于主食,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及時性。比較典型的是我們的西單店,大家也知道北京的西單挺火。
二、方方面面都很好,就主食不行。就激發了我們一個想法,要建自己的中央廚房。我們也分析了一下連鎖店鋪的廚房,分兩級廚房,一級是中央廚房,一級是店鋪廚房。中央廚房的話應該是為店鋪的服務提供必要的支持,有些可能做成產品,有些可能做成半成品,還有做成原料。
還有一種要提供配方。作為店鋪廚房來說主要是中央廚房的延伸,我們的廚房更多的提供半成品來滿足店鋪的需要。但是,作為一個社區的超市,包括便利店如果沒有中央廚房、主食廚房作為支撐的話肯定會感覺到味不夠到位。
李燕川:我們在北京店做快餐帶著廚房。必須要找準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東西,一定要讓消費者認可,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賺到錢。從哈爾濱地區摸索到一個經驗:要找一個成熟、好的合作伙伴來合作。
我們自身不具備做主食廚房的能力。體制也沒問題,但是有很多合作伙伴跟不上我們超市店鋪發展的速度,我們是結合能夠符合我們要求的供應商聯營。
現在從半成品來做,回家一加工可以做成一個菜,自己做肉也是自己的品牌,把這些主要的原料進行簡單加工,然后顧客回到家自己做出一個成品菜。
李燕川:我們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是兩塊,一塊是主體配送中心,主要包裝食品日用雜品;還有一塊生鮮果菜配送中心,主要是果菜肉還有冷凍柜里的東西。現在叫農超對接,原來時候就叫中轉站。因為生鮮配送量的增加,包括店鋪也增加了。
高建成:剛才李總介紹了超市發在北京一線城市的果菜配送的做法,趙總能不能介紹一下您那個地方是怎么做的?
趙福榮:物流配送的概念可能跟大家有些差別。當時建了4000平米的庫,之后就做了物流配送。后來根據自身發展,我認為我的概念可能不一定對。自從五、六個中心建起以后,公司的毛利率可能上升了將近4.5個點,我們的物流配送中心非常齊全。
李燕川:過去聯營頂多15個點。你盈利供應商就做,不盈利他就不做。有好多高質量低價位的東西都放不進來,物流中心建成以后好多人都從廠家直接發到我們的物流中心。通過大型廠家定做接過來以后,水平上來了,成本也降低了。
商品給當地的廠家帶來了很大利潤。娃哈哈、八寶粥這些知名品牌也能用上一些,我覺得也鍛煉了我們的能力。采購的廠家也減輕了我們商品不對口、增值稅困難的問題。
企業情況不一樣,物流挺關鍵的。一個生鮮物流,一個常溫物流。因為連鎖企業前提不是物流。到達時間有問題,我們現在好多協會供應商,剛才說中央廚房,大點沒有問題,訂單是直接到供應商了。中央配送看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到配送這個環節作為一個物流產業,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是物流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
第一是技術密集型產業,需要很密集的技術。比如說銷售、分檢,對于店鋪來說就要拆零分解。
另外,店鋪多了以后它有一個快速整合商品的問題,就需要自動分揀,這都屬于技術密集型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它包含技術的成份也相當高,這是一個層面的問題,從物流產業來說技術很密集。
有些供應商統一配送之后可以把它的費用傳給你,因為它是零散的送,集中送的話成本相對低一些。所以說物流也是利潤,把物流作為產業來推動推動,會給前臺店鋪運營能力提升一個很高的檔次。
有的是屬于在戶配送,有的屬于跨戶配送,也有代售,這幾種配送方式都可以。當然之所以是技術密集型更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網絡的發展連鎖店鋪,特別是小型店鋪將要從不同程度開放網絡銷售。從網絡銷售來講,中央配送還要能做到對個人進行分揀,所以說中央配送應該作為連鎖企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孫熙超:我覺得最需要配送的業主,他的順序應該是最需要便利店,因為拆零率最高,沒有必須通過物流來解決。社區店和大賣場有一部分商品也需要配送,我們不是為了建物流,我們是為了保證商品品質和貨品及時到店才能做這件事務。尤其對社區地區性企業來講,沒有很多的資金去投入到這么一個前端性產業上來,所以必須要適合自己。我們超市現在的做法基本上三點結合,便利店全部統配。社區店我們生鮮統配,還有一個就是結合地方資源問題。鮮奶方面,完達山配送是有問題的,所以這塊我們拿出一部分成本由我們自己來配配送。
還有一種就是越庫的方式。我們希望把倉庫品種數壓在最理想的狀態,大概三千到四千個品種。還有季節性的存活,比如過年敏感性商品儲存起來。這樣庫房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有一個最好的經濟效益。根據自己的情況適時去調整配送中心的規模,其實配送中心是需要投入很大的一個產業。比如上海配送中心利用率是非常高的,配送中心宏偉程度和現代化程度是非常高的,但利用率很低。所以,我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發展的需求來適度調整配送中心。
(聯商網 章莉 現場直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