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未來農產品價格上漲及城鄉融合發展
聯商網特約評論: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認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縮小工農產品剪刀差的需要,未來農產品價格上漲將常態化。而低收入群體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高,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他們的影響遠大于其他群體。黃委員因此建議:把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調整,與農產品價格漲幅掛鉤。
此前2月24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深化改革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浙江省被中農辦確定為農村綜合改革試驗聯系點,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調整不適應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等成為當前任務。
低收入群體大量分布在農村與城市郊區陋室,農產品漲價的原因一般是渠道原因;城鄉融合的主動對象是農民,協調共同利益及縮小貧富差距。總而言之,是農民靠近商業的問題。只是有些擔心,這些試點、提案固然高瞻遠矚,落實起來卻頗費周折。
農村人,或鄉村或城市里的低收入群體,現實、敏感而有些許卑微,生態復雜化。
四年前,我老家村里的低保戶單身老漢去世,族人從他的木板屋泥地下找出一包已經腐爛的錢,12500元。但他的蔬菜卻是自給自足的,村里人都這樣,而他去世前十年,除偶爾替人抬棺攢的一點勞務費外,就是政府給的低保津貼。像他這樣的附近村落低收入者,都跟農產品價格上漲無關。
實際上,城里的低收入者生活更難。但他們的食物支出,相比中產階級,就剩下吃飯,反而未必十分虧待自己,有些人會找院落略種些,也不經常買菜。我想,更多時候,其實是其他許多重大消費擠壓了食物消費的空間。不妨以所謂中產階級為例,若有房貸月供五千元,再加物業水電交通等,留給食物的錢恐怕也不過五六百元,這境地,對食物的敏感基本接近低收入者了。
所以,這個低保和農產品掛鉤有效性,非共同完善津貼和市場壓力背后體系不可。
而試點中的城鄉融合發展,立意深遠,分級試點下放到溫州瑞安某鄉某村時則有些模糊了。我的幾位老鄉打電話來,說最近上面通知,讓大家都集中搬去外面入駐指定區域新居,老房子上繳;或者仍然自己住目前的房子,但以后不得買賣房子,只有使用權。
他們的顧慮,一是這事究竟會怎樣;二是所謂新區,不過是半斤八兩的七里外小鎮口;三則故土情深,舊居幾十年,怎么能突然說不是自己的了?老鄉的擔憂,直接追問城鄉融合本質,是政策試點初期的思想破冰,有部分基層主管的片面理解……改革銳氣和一線恐懼交織前進,估計仍有一段互相摸索、適應期。
中大型零售企業,高管層和一線員工、區域之間,許多運營規則和指導精神在各處實施時,常有類似尷尬。為他們好,就要讓他們聽得懂、用得上、劃算,公司及組織才最終受益。
(聯商網特約評論員 林尚玉/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