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晉升友好集團大股東 并購背后負債超百億
試圖入主中興商業(000715)未果后,大商集團又瞄上了友好集團。根據友好集團公告,其控股股東已與大商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股權轉讓完成后,大商集團將成為友好集團控股股東。記者注意到,大商集團通過各種方式,已持股大商股份(600694)、友好集團和中興商業,三家上市公司均屬零售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均不大理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商集團負債超百億,能否同時助力三家上市公司發展存疑。
并購前向銀行貸款
公告顯示,友好集團控股股東持有友好集團6729.36萬股,占總股本的21.60%。經過此前的公開征集,本次擬以11.34元每股的價格,向大商集團轉讓5030.59萬股,占總股本的16.15%,轉讓總價為5.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轉讓價較停牌前收盤價出現三成左右的下折。
協議簽署后三個工作日內,大商集團需支付轉讓價款金額的50%(即2.85億元)履約保證金,扣除已支付的1.71億元,大商集團還需支付1.14億元。本次股份轉讓尚需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資委、國務院國資委審批。獲批后,大商集團需要在3日內支付剩余款項2.85億元。轉讓完成后,原控股股東仍持有友好集團1698.77萬股份,持股比例為5.45%,退居為第二大股東。
大商集團注冊資本2.46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牛鋼。此前,大商集團旗下已有一家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在其參與受讓友好集團股份前,由大商股份擔保向銀行借款。具體來看,友好集團在今年6月2日停牌,6月13日宣布控股股東擬轉讓股份,6月17日大商集團就向銀行貸款。其中借款合同項下中長期流動資金3.2億元由大商股份提供保證,借款似乎就是為此次收購做準備。截至該日,大商股份累計為大商集團擔保4.2億元。
此外,大商集團還存在負債高企。截至今年3月31日,大商集團負債合計達132.2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118.95億元,非流動負債約13.30億元。而大商集團又在6月向銀行貸款,不排除負債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持有自家公司股份最低
記者注意到,友好集團并非大商集團唯一想要入主的上市公司。去年6月10日至8月12日,大商集團及旗下公司大商投資四度舉牌中興商業。大商集團在最后一次增持公告中,強調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繼續增持中興商業股票的可能。隨后,中興商業在8月19日停牌。在長達十個多月的停牌期間內,中興商業先后籌劃重組、控股股東股權轉讓,但均宣告失敗。市場一度解讀為此舉是為了對抗大商集團舉牌,不過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事項由公司控股股東籌劃,他們并不清楚控股股東這么做的原因,也不清楚大商集團是否會繼續增持。”
有意思的是,大商集團雖然頻頻對外開拓,但在其大本營大商股份的持股比例并不高,僅有10.72%,低于持有中興商業20%和將持有友好集團16.15%的持股比例。目前,大商股份第二大股東持有公司8.52%的股份,二者僅相差2.2%。
許多投資者認為如此低的股份差算不上穩固。“老是去增持其它公司,希望看到誰來舉牌大商股份,和大商集團來個轟轟烈烈的競爭。”一位大商股份投資者在股吧留言表示。
三家上市公司業績均不理想
記者注意到,大商股份、中興商業和友好集團均屬于零售業。今年上半年業績均不理想。其中大商股份實現凈利潤61500.57萬元,同比下滑18.03%;中興商業實現凈利潤2536.28萬元,同比下滑25.27%;友好集團實現凈利潤8761.21萬元,同比增長44.52%。表面上看起來雖然不錯,但這主要靠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事實上,友好集團上半年扣非后虧損達9033.08萬元,同比下滑274.71%。
“業績不好主要是受零售業不景氣影響。”中興商業、友好集團均這樣向記者解釋業績不佳的原因。記者連續兩日致電大商股份半年報中公布的對外聯絡電話,試圖了解相關情況,始終未能撥通。
“負債高企、零售業大環境不景氣,可能會對大商集團的擴張帶來挑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擴張的過程中,應注意資本、管理和人才等及時跟上,避免擴張失衡。
(財信網 記者 彭彬)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