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互聯網咖啡品牌陷入關店潮 連咖啡要關3成門店
聯商網消息:銷量不好致虧損,國內互聯網兩大咖啡品牌之一的連咖啡(Coffee Box)也要勒緊褲腰帶過冬了。
去年年底,連咖啡就放出消息稱,將在杭州開設至少10家形象店,并于2019年年初在上海開設最大旗艦店,選址大概率將為上海時尚潮流地標新天地。
甚至還放出豪言表示到明年初,連咖啡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城市將陸續有一批形象店開業,普遍都在核心城市地標位置,門店數量在50至60家左右,其中占比較大的是華東地區。
連咖啡方面將華東地區視為重點區域,主要看中的是其咖啡消費力:“華東地區是咖啡重鎮,而且杭州是新零售的咖啡重鎮,因此選擇一次性開設10家大型形象店”。
大面積鋪設大型線下門店成本高昂,有開就有關。
2019年開始,連咖啡就多次被曝大量關店及因拖欠咖啡豆供應商貨款出現資金鏈困難。
據界面新聞報道的消息稱,北京最多的時候是60多家店,目前就只剩20多家店,因銷量不佳導致虧損太多,春節前后已經關閉了一部分門店。
不止在北京,連咖啡這樣的關店勢頭開始在全國蔓延。
《聯商網》查閱大眾點評后發現,杭州不少門店已經是停業或關閉的狀態,諸如慶春廣場店、尊寶大廈店等。
針對關店,此前連咖啡方面回應稱,在春節前后完成了一輪店面調整,針對不盈利和早期不符合品牌要求的店面,預計涉及到30%-40%的咖啡站,且這些門店的品牌形象不佳、虧損,以同商圈的重合店為主;優化目的很簡單,就是保證公司重新回到盈利狀態,做好過冬準備;就目前情況來看,二季度連咖啡將重新回到盈利狀態;新一輪融資將于4月前宣布。
連咖啡創立于2014年,早期并沒有創立自有咖啡品牌,而是通過向顧客提供星巴克、Costa等品牌咖啡外送服務積累用戶。2015年轉型創立自有品牌咖啡并受到資本青睞。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底,連咖啡拿到未公布數額的A輪融資;2016年4月,宣布完成由華策影視領投的B輪融資5000萬元;2018年3月12日,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高榕資本跟投。
連咖啡到底怎么了?寒冬下,遭遇關店會是互聯網咖啡品牌的宿命嗎?我們采訪了一些高管和專家,聽聽他們怎么說。
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周勇:
連咖啡的關店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1)喝咖啡與裝喝咖啡的人的增長速度跟不上咖啡店的開店速度。
(2)咖啡消費具有很強的品牌依賴與場景依賴,不是開店就能吸引消費者光顧。
(3)咖啡這種類迷藥,消費增長是趨勢,品牌建設是關鍵。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瑞幸咖啡與星巴克打架,連咖啡遭殃。在互聯網咖啡賽道沒有競爭對手時,連咖啡生存環境尚可。2018年瑞幸咖啡異軍突起,半年融資4億美元,連咖啡融資總融資5000萬+1.58億人民幣。連咖啡以2億人民幣跟瑞幸4億美元對抗,相互燒錢,最終沒能出現以少勝多的戰況。
連咖啡在商品、價格、模式等多方面都無法證明能夠快速打敗瑞幸,也無法向資本方做出太多讓渡,導致資本方不愿意入局,投入資金參與這場咖啡大戰。資本方坐山觀虎斗,讓深陷大戰的連咖啡直接走向被動,導致連續敗退,進入斷臂求生狀態。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孫裕隆:
對于連咖啡出現的大批關店問題個人認為有幾點原因:
1、咖啡業態本身的門檻高、盈利模型搭建需要較長時間探索與調整。形成核心顧客群需要的不僅僅是門店數量和線上推廣能力,更需要與其線下商業模式匹配的目標顧客群體支撐,而這種顧客的培育很難通過策略性優勢形成消費習慣,更多的需要通過品牌影響力與核心顧客價值建立,這個建立過程不可能通過燒錢鋪店獲得,這是一場扎扎實實的時間投資。
2、連咖啡的商業模式由第三方代購服務轉型為自有實體咖啡品牌經營,由完全的“輕模式”轉型為完全的“重模式”本身就需要非常強大的實體運營與培育能力,資本只是實體零售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品牌本身的落地能力。
3、現階段的門店調整如果建立在清醒的認知上,能夠與投資方建立起長期價值導向,應該是一個試錯迭代的成長過程,否則是很難有所持續的。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潘玉明:
之前議論瑞幸咖啡就說過,咖啡經營與餐飲類似,不適合快速投資擴張,作為服務產品,它自有品牌實施時間很短,還沒有養成足夠搶眼的顧客識別價值點。
目前階段,還需要顧客識別價值積累時間,包括產品組合特性價值,口味體驗價值,服務信賴價值,環境聚客價值,而且,利用過的顧客需要一個穩定沉淀成利用習慣的周期,快速是投資產業的特點,不是咖啡餐飲的特點,急不得。
日本的咖啡經營市場也出現過快速擴張、快速失敗的時期。但是有例外,就是名古屋有名的米田咖啡。業內人士比較分析認為,米田咖啡在具有特性產品組合,識別度很高的情況下,為何不快速擴張?原因就是他們意識到,跨地區顧客的味蕾識別價值培養成本很高。其它快速擴張的咖啡企業老板,往往只想著掙快錢,而且自詡很懂得欣賞咖啡,腦袋一熱就干上了,結果還沒有找到顧客價值存在感,就被消費者的“選擇”打趴下了。似乎,瑞幸咖啡正在走這條路。
在市場規律探索和創新方面,我們與日本基本是亦步亦趨。
日本在1950年代就出現過咖啡店經營高潮,不過有兩個理由導致咖啡消費潮很快退卻,一個是咖啡烤箱供應商告訴店主,咖啡味道有一點變化也不要緊,客人也許喜歡呢,對你做好生意是有好處的。還有一點是,咖啡店主慵懶,為降低成本采購了沒有蒸餾功能的簡易咖啡機,結果萃取功能下降,那些懂得咖啡并且喜歡喝咖啡的人就不再光顧了。
近些年來,喜歡喝咖啡的人顯著增加了,特別是女性顧客明顯增加。大家的品嘗經驗值也在快速上升,味覺豐富起來了。因為咖啡是選擇性飲品,喜歡不喜歡,個人味蕾感受差異較大,往往是喝過一次感覺好喝的咖啡,會留下很深的印象,記住這個味覺差異,重復光顧,需要較長的時間。
朗然資本創始合伙人潘育新:
連咖啡跟瑞幸咖啡還是有所差異的,畢竟瑞幸咖啡網點拓展比較兇悍,直接通過補貼來進行流量轉化。連咖啡有意避開和瑞幸咖啡的正面競爭,營銷方式做適當的差異化,游戲化的形式更加有趣。連咖啡門店的選擇標準更低,所以開店成本會比瑞幸低。
連咖啡和瑞幸咖啡的拓展模式都是前置倉加流量入口模式,但兩者前置倉的組建模式不同。前置倉的建設無非就是優質位置的選擇,瑞幸也不可能占領全部好位置。所以,連咖啡在前置倉布點上還是有機會的,只要避開瑞幸咖啡,不直面競爭就OK了。雙方的流量引入方式有所差異,一個更追求速度,一個更講究資金的使用效率。
連咖啡關店是對現有門店的梳理優化,這樣會讓數據更健康,我推測更有利于下一輪估值和融資。
目前,大多數互聯網企業的都在準備過冬,連咖啡作為互聯網咖啡的代表,為了應對2019年的經濟形勢,提前地進行一些人員優化和門店優化也很正常。
(來源:聯商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