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商業網點建設發展規劃綱要 來源: 聯商網 2004-02-03 14:08 (2003-2005) 為把沈陽建成為"東北購物天堂",按照《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沈陽市商品流通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和國家經貿委《關于進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業網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制定本規劃綱要。 一、基本現狀 截止2002年末,我市共有商業網點12萬個,平均每千人擁有16.6個。單體營業面積在5000M2以上的大型零售商廈46個,其中:1萬M2以上大型零售賣場29個,5000M2以上大型超市18個,年銷售額超億元大型零售企業14個;各類商品市場510處。其中,消費品市場397處,生產資料市場113處;超十億元市場13處,超億元市場60處,年交易額812億元。飲食服務業網點4萬個,其中:5000M2以上飲服網點120多個,風味名店41戶,星級酒店105 家;較規范的連鎖企業278家,連鎖門店2500個。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95億元。 流通產業的壯大,有力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701.2億元,占全市GDP的50.1%,并連續五年超過第二產業。五愛小商品市場、中國電腦軟件城、東北通訊市場等規模大、檔次高、形象好的量級市場的興起,擴大了我市商品市場的吸納、輻射功能;中興沈陽商業大廈、沈陽商業城、新世界百貨、聯營公司等大型商廈的崛起,樹立了沈陽零售商業的形象;皇朝萬豪酒店、綠島森林公園、商貿飯店等一批星級酒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老邊餃子、小土豆、小背簍等餐飲連鎖店進入了全國餐飲百強行列;家樂福、沃爾瑪、樂購等大型綜合超市為代表的新型業態的出現,提高了沈陽流通產業的現代化水平。 我市商業網點的建設發展,對拉動經濟、安置就業、滿足需求、增加財政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規劃滯后、調控不力、新興業態比重小、單體規模不大和低、散、亂、重等問題,與"東北購物天堂"的目標定位相比,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差距較大。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東北購物天堂"和把商貿流通業培育成為支柱性產業的目標,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產業以及商圈優勢,科學規劃設施布局,合理調整行業結構,擴大開放,豐富業態,便民利民,提升、強化整體功能和核心競爭力,推進商貿流通業由傳統向現代跨越,構建沈陽現代商貿流通新格局。 (二)基本原則 1.商業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相結合。商品市場和商業網點建設規劃必須基于城市總體發展規劃,高起點、高標準、并適度超前。 2.科學布局與合理分工相結合。科學布局商品市場和商業網點網絡體系,根據城市空心化的發展趨勢和業態特點,使市場與商場、批發與零售在空間上科學布局,經營上合理分工,選項上突出特色,錯位經營,防止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 3.新建與調整相結合。堅持適度調控商業設施的總量規模,新建商業設施重點放在新型商業業態的發展上,現有商業設施重點進行行業、業態、布局、結構的優化調整,整體提高商業設施現代化水平。 4.便民利民與美化環境相結合。商業設施布局、建設要"高中低"檔并舉,"大中小"型兼容,既做到便民利民,又要防止隨處設門市、遍地開網點,充分考慮交通、環境影響,使流通與交通共暢,市容與繁榮并舉。 三、發展目標 按照把我市建成現代化、區域性商貿中心的要求,到2005年底,我市商品市場和商業網點建設發展要實現四大奮斗目標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市場成交額達到"雙千億"的主要預測經濟指標。即:基本形成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商業區街體系。全市初步形成中心商貿區、區域商業區、社區商服中心三個層次的流通網絡體系。商業網點經營面積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0萬M2.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12%以上的速度遞增,實現1000億元。 基本形成布局清晰、分工明確、輻射力強的商品市場體系。全市商品市場年交易額超億元的達到70處,其中:超50億元的2處,超100億元的2處;商品市場營業面積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0萬M2;商品市場年交易額以8%的速度遞增,實現1000億元;商品外銷量突破60%.基本形成業態領先、設施先進、功能完備的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加快設施建設步伐,整合社會商業資源,發揮商業資本的規模效益,重點建設購物中心、綜合超市、生鮮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業態,使其成為城市形象的亮點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新型業態銷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0%以上,基本形成儲運專業化、流程標準化、管理網絡化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科技,整合與改造傳統企業,加快物流園區、現代物流企業的建設步伐,構架以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連鎖企業專業配送中心為主體的現代商業物流配送體系。 四、總體布局 為實現上述目標,按照城內建設發展現代化商業區街和新型商業業態,城郊開發培育批發市場和物流配送中心,城外開拓發展農村市場和外埠市場的基本思路,建設一帶(環城批發市場帶)、三區(中心商貿區、區域商業區、社區商服區)、四類重點項目(新型業態項目;特色商業街項目;商業物流項目;現代服務項目),打造三條十里商貿產業帶,形成以展示東北"購物天堂"魅力的沈陽商業"金三角"為標志的流通產業新格局。 (一)建設六大市場組團,形成環城批發市場帶按照東北領先、全國一流的定位要求,在二、三環之間,通過開發調整,形成六大批發市場組團,使其逐步成為一條環城批發市場帶,拓展沈陽中心市場的吸納、輻射功能。 1.西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現代裝備制造業的生產資料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以二環路為中心,沿北一路、保工街布局。在培育沈陽鋼材中心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建設通用機械設備、油漆涂料、醫藥、化工等5處生產資料市場,形成以沈陽鋼材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西部市場組團。 2.西南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基地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二、三環路之間、沈遼西路以西。在培育沈陽水產批發市場、沈陽農業生產資料中心批發市場、張士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現有市場的基礎上,建設禽類產品交易市場、綠色無公害蔬菜批發市場等5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形成以沈陽水產批發市場為龍頭的西南部市場組團。 3.西北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鄉鎮企業的生產資料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以二環路為中心,沿昆山西路延長線-丁香路兩側布局。重點培育東北機動車配件市場、沈陽廢舊金屬市場、沈陽舊機動車市場,建設五金工具市場等,形成以東北機動車配件市場為龍頭的西北部市場組團。 4.東南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專業村鎮、新城示范區的工業品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以二環路為中心,東起長青街、西至南塔街。在培育完善中國鞋城、東北日雜市場、東北摩托車及配件市場、沈陽電子市場、長青家具城等現有工業品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閑置場地,建設皮革鞋料市場、箱包批發市場等5處工業品批發市場,形成以中國鞋城為龍頭的東南部市場組團。 5.東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東部山區、北部農業綜合開發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以二環路為中心,沿東貿路兩側布局。在培育沈陽果品中心批發市場的基礎上,建設苗木交易中心、畜牧產品批發市場、林產品批發市場、種子市場等6處批發市場,形成以沈陽果品中心批發市場為龍頭的東部市場組團。 6、東北部:規劃建設以服務于沈海工業園的建筑材料批發市場為主的市場組團。規劃區域:沿觀泉路、東望街兩側布局。重點培育東北陶瓷城、新型建材城、望花木材市場、沈陽竹木中心批發市場等,形成以東北陶瓷城為龍頭的東北部市場組團。 市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批發市場,對現有重、散、小、亂的批發市場,采取政策引導和經濟手段,進行重組聯合,批發功能逐步向二環以外轉移。 商品市場培育發展總的方向是:合理布局、調整結構、提高質量、提升業態、擴大規模、增強對外集聚輻射功能。對占道經營的市場予以徹底取締。 郊區、縣(市)要結合本地實際規劃建設商品市場,充分發揮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優勢,開辦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重點扶持開辦土特產品、畜牧產品、農副產品等產地型和集散地型專業批發市場,以牽引和拉動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建設中心、區域、社區三級商業區街,形成科學合理的網絡體系按照中心商貿區、區域商業區和社區商服中心三個層次構架商業區街網絡,重點提升中心商貿區的現代化水平,逐步通過南展北拓、東延西進,使太原商貿區與西塔韓國風情街、北市商貿區、長江商貿區連成一體;使中街商貿區與西關伊斯蘭風情街、北站金融商貿區連成一體;結合開發渾河兩岸,沿河建設特色美食區、購物休閑區、文化游樂區、中介服務區,圍繞城市中央走廊和生態軸,在城市中心區形成三條十里商貿產業帶,打造享譽國內、展示購物天堂魅力的沈陽商業"金三角". 1.提升現代化水平,規劃建設七大中心商貿區 全市規劃布局中街、太原、北站三個主中心商貿區;長江、鐵西、北市、渾河四個副中心商貿區。 中心商貿區的建設要發揮各自優勢,突出特色,開發重點項目,調整業態結構,延伸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功能,完善配套環境,形成集聚與示范效應。 中街商貿區。規劃范圍:以中街步行街為核心,東起小什字街、西至西順城街、北起北中街、南至沈陽路,由中街現代商貿區,北中街國際商務區,沈陽路清代文化旅游區,正陽街娛樂、休閑消費帶,朝陽街商業、餐飲、服務帶,中心街文化景觀帶組成。功能定位:在保護歷史文化和建筑風格的前提下,融傳統文脈與現代商業于一體,突出文化、觀光、旅游和購物的特點,形成特色鮮明的東北商業第一街。規劃期內重點實施:中街商貿區的環境交通改造;恢復修繕金利來、鵬達、二百、東風四座標志性傳統建筑;開發建設北中街、南中街;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豐富業態、提升檔次,拓展功能,結合地鐵建設,擴大立體化利用空間。 太原商貿區。規劃范圍:以太原街、中華路為核心,東起南京街、西至勝利大街、南起民主路、北至中山路,由太原步行街、中華路商業街、中山路日俄景觀街、美術牌匾街、體育用品街、南一風味美食街、開明商業街等組成。功能定位:突出高檔、精品、星級和時尚特色,成為展示沈陽現代化商業發展水平的窗口。規劃期內重點實施:對太原街、中華路進行美化、亮化;提升站前地下廣場、中華路地下通道的檔次,增設滾梯;建設、改造站前廣場、民主廣場、中興廣場、黃金廣場等休閑廣場,靚化中興大廈、商鼎大廈、三和大廈、黃金大廈、騰龍大廈、置力大廈等周邊環境,形成繁華商業、提升商務、彰顯現代商廈視覺沖擊的震撼效應,整體置換、改造太原街舊有建筑,建設高檔、現代化的商業設施和新型業態,營造新潮、現代、時尚、典雅的商業氛圍。 北站金融商貿區。規劃范圍:東起敬賓街、西至北京街、北起站前路、南至惠工廣場。功能定位:適應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的需要,體現國際化城市金融、商貿、信息中心功能的現代金融商貿區。規劃期內,以重點建設項目為龍頭,招商引資,開發建設東北世貿中心、東北金融中心、東北國際投資商務活動中心等商貿設施標志性建筑;改造地下時尚精品商城,建設財富中心、希爾頓飯店等。充分展示沈陽現代化國際化的都市風采。 長江商貿區。規劃范圍:北起泰山路、南至華山路,沿長江街兩側布局,并向長江街以東延伸。功能定位:發揮皇姑區文化教育事業發達的優勢,突出科技文化特色,建設集文化、科技傳播、購物、餐飲、娛樂于一體的中心商貿區。規劃期內,南段重點開發培育餐飲娛樂業;中段重點開發培育商業;北段重點開發培育科技文化業。 鐵西商貿區。結合鐵西工業區總體改造,其規劃范圍:以建設大路為軸心向南北延伸,由小六路餐飲街、興順商業街、興華三產商貿街等組成"H"型布局。功能定位:以服務于現代裝備制造業為核心,集研發、制造、商貿為一體的中心商貿區。規劃期內重點實施:在建設大路以南改造建設興順商業步行街、興華三產科技街、小六路風味餐飲街;在建設大路以北建設會展中心、興華現代商貿生活區,工業景觀街及物流配送園區。 北市商貿區。規劃范圍:東起北三經街,西至南京街,南起市府大路,北至總站路。功能定位:結合北市地區總體改造,全面拓展商業功能,提升沈陽民俗文化品位,建設集購物、餐飲、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保持與實勝寺、錫伯族家廟等傳統文化建筑風格和諧統一,并具有濃郁關東民俗特色的中心商貿區。規劃期內重點實施:建設北市購物中心,改造現有北市百貨大樓,建設匯集傳統老字號的關東"老街",突出以皇寺、錫伯族家廟為標志,再現昔日盛京八景"晨鐘暮鼓"的歷史畫卷。 渾河商貿區。規劃范圍:東起富民街,西至機場高速公路,北起浦東路(暫定),南至渾河大道(暫定)。功能定位:圍繞開發沈陽渾南、建設沈陽浦東的戰略目標,建設國際化、現代化的新型商貿區。規劃期內,重點布局現代購物中心、科技學術交流中心、星級酒店、大型超市、國際金融大廈、國際貿易大廈等現代化商貿設施,結合渾河開發,沿渾河兩岸10里長堤建設特色美食區、購物休閑區、文化游樂區、中介服務區,形成都市休閑文化景觀帶,展示沈陽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的新形象。 2、合理配置資源,規劃建設14個區域商業區 區域商業區以服務于本地區居民消費為主,兼有一定的集聚輻射功能,每個商業區要以商廈和超市為龍頭,配套發展專賣店、專業店、連鎖店、餐飲店,適度配置文化、娛樂、服務設施,合理擺布業種、業態,錯位經營,形成區域性商業中心。規劃期內,在市區重點規劃布局14個區域商業區:龍江商業區。位于皇姑區東部,以五一商場為主體,以沈陽北站北出口為依托,沿黑龍江街、寧山路布局。配套建設風味街、超級市場、酒店賓館,形成皇姑區東部商業區。 壽泉商業區。位于皇姑區西部,結合西部棚戶區改造,沿華山路、淮河街布局。建設以華山超市、華泰商業廣場、韓國民俗街為核心的商服設施,形成皇姑區西部商業區。 三臺子商業區。位于皇姑區北部,圍繞沈陽北部大學城規劃,建設與之配套的區域商業區。 興工商業區。結合鐵西區總體改造、西貨場搬遷、南站開設西出口,規劃布局在興工街。重點規劃興工多功能購物中心、商貿賓館等,形成鐵西區東部商業區。 工人村商業區。結合工人村總體改造,規劃建設工人村超市、重工市場,配套建設沿街式商服網點,形成鐵西區中部工人村商業區。 滑翔商業區。規劃沿滑翔路、凌空二街布局。完善惠盛隆俱樂部、滑翔游樂場、餐飲娛樂街、金輝賓館等商業設施,進一步提高檔次、拓展功能,引入新興業態,營造濃郁商業氛圍,形成鐵西區南部商業區。 吉樣商業區。結合棚戶區改造,規劃沿洮昌路步行商業街兩側布局。加快招商步伐,全面啟動臨街商服網點,形成區域商業區。 二零四地區商業區。位于大東區東部大型工礦企業生活區,規劃沿東陵西路、地壇街布局。重點建設大型超市、綜合商場、改造文化官、體育場、文化廣場,形成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建身、服務為一體、配套齊全的區域商業區。 小南商業區。沈河區傳統的商業區。規劃沿熱鬧路、小南街周邊布局,以五愛服裝城、客來多購物廣場、歐陸特色"吧士"街為主體,形成多功能區域商業區。 南市場商業區。和平區傳統的商業區。規劃沿十一緯路、十三緯路布局。提升南市百貨、皇城飯店、廣廈賓館、東北炊具城、炊具廣場的檔次、規模,形成區域商業區。 南塔商業區。東陵區發展較早的商業區。規劃沿南塔街、文翠路布局,面向南塔、豐樂、泉源、長青等住宅小區,形成區域商業區。 望花商業區。規劃沿觀泉路布局,開發建設區域商業區。重點建設大型超市、多功能購物中心及服務設施。形成面向望花、上園居住區和為上園工業園區服務的區域商業區。 黃海路商業區。規劃沿黃海路布局,以東湖市場、金海岸酒店等為基礎,規劃建設較大型的超市、購物中心等設施,形成于洪區一處功能較全的區域商業區。 崇山東路商業區。依托長客總站,規劃沿崇山東路布局。以省工會大廈、柳湖飯店、崇東市場為基礎,改造現有商業設施,建設超市,形成面向北塔、崇山東路住宅小區服務的區域商業區。 3、適應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要求,規劃建設150個社區商服中心。 以社區商服中心為重點,因地制宜,采取沿街式、組團式、會所式等模式構建新型社區商服區。規劃期內,全市形成150個社區商服中心。 社區商服中心重點發展生鮮超市、便利店、餐飲店、美容美發店、洗染店、藥店、維修店、舊物回收站及家政服務等,引導大型超市、購物中心在社區開設連鎖店、分銷網絡,改造"夫妻店"為24小時便利店,推動"放心食品"、"綠色消費"、"早餐工程"走進千家萬戶,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就近方便、物美價廉、服務多樣的社區商業。 新民、遼中、康平、法庫、新城子、蘇家屯等郊區、縣(市)要制定沈陽副城、縣(市)鎮所在地商業網點發展規劃,按產業特色型、交通樞紐型、旅游觀光型、現代居住型發展模式,形成各自的布局結構和業態結構。中心城鎮要形成一條有一定規模的示范商業街,有條件的要逐步按步行街改造,打造城鎮亮點。同時,以此為突破口,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商業網點的規劃建設。 (三)適應流通新變化,培育發展特色商業街 完善業態結構,擴大專業經營的容量和水平,體現區域、文化、人文環境等特色,積極培育特色商業街。全市重點建設十大特色商業街: 沈陽路清代文化街 以中街商貿區為依托,布局在沈陽路,東起撫近門、西至懷遠門。突出以沈陽故宮為標志的觀光旅游特色。以故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在保護和發展歷史文化遺產基礎上,深度開發建設具有濃厚商業文化氛圍的特色專業店,把沈陽路建設成具有深刻文化內涵和古典皇宮建筑風格的文化旅游特色商業街。 西關伊斯蘭風情街 以沈陽西關回族居住區為依托,布局在奉天街北段,突出以清真寺為標志的伊斯蘭風俗特點和建筑風格,集商貿、餐飲、文化、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使之成為造型新穎、獨具魅力的伊斯蘭風情街。 北市關東老街 依托北市場商貿區,布局在皇寺路南,保持與實勝寺、錫伯族家廟等傳統文化建筑風格和諧統一,恢復建設老字號,突出老榆樹、老故事、老井蓋等文化景觀,使之成為集購物、餐飲、娛樂、觀光、旅游為一體的,具有濃郁關東民俗特色的商業老街。 西塔韓國風情街 依托沈陽西塔朝鮮族居住區,布局在西塔街、延邊街。以西塔為標志,突出朝鮮族文化風情特色,按照鮮族風格和裝飾格調進行整體改造,增加大型購物、高檔酒店、餐飲娛樂等配套功能,使之成為國際知名、鮮族人聚集最多、規模最大的"韓國風情區".東陵路汽車博覽專賣街 依托沈海汽車工業園區,布局在東陵路。以汽車展示、維修、服務的專賣店為主體,匯集名車、名廠、名店,形成規模,拉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歐陸特色"吧市"街 依托小南天主教堂標志性建筑,布局在南樂郊路。突出歐陸文化風俗,建成匯集酒吧、清吧、陶吧、氧吧、網吧、音樂吧、玩具吧等的特色街。 三好電腦科技街 布局在三好街。充分發揮"中國電腦軟件城"的品牌影響,形成集電腦軟硬件產品交易、信息咨詢、科研成果交流、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電腦科技城。 展覽館咖啡酒吧街 依托魯迅美術學院,布局在彩塔街。匯集風格炯異的各種咖啡屋、酒吧,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形成高雅、時尚、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文化街。 小北通訊器材專賣街 依托東北通訊器材市場,布局在小北關街。集通訊器材新產品展示、銷售、售后服務功能于一體,匯集知名廠家、知名品牌的專賣店、專業店、專營店,形成獨具特色與規模的通訊器材專賣街。 北三路工業文化景觀街 依托全國裝備制造業基地,布局在興工街、北三路至重工街,建成具有沈陽工業文化旅游特色的集商貿、會展、觀光、娛樂和文化為一體的都市工業景觀帶,成為全國第一條現代工貿景觀街。 (四)全面推進流通現代化,建設現代商貿設施 以商貿重點項目為龍頭,組建商貿流通業的"航空母艦"、"聯合艦隊",積極發展各類新興業態,加速我市傳統流通方式向現代流通方式轉變,打造城市亮點,培育經濟增長點。 1.重點發展多功能購物中心、大型綜合超市等新興業態 規劃的原則是:在沈陽的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及中街、太原街、北市中心商貿區合理布局,有計劃地發展。 建設一座現代化超級購物中心(SHOPPING MAAL): 選址在:沈陽市東部大東區上園地區。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座集大型百貨、大型超市、家居廣場、餐飲、休閑、娛樂、影視于一體,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的超級購物中心。 建設6座大型購物中心: 興隆大家庭:選址在中街商貿區。改造原東亞廣場,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 萬達商業廣場:選址在太原商貿區。建設以太平洋百貨、沃爾瑪超市、歐倍德超市三大主力店為核心的大型購物中心,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 北市購物中心:選址在北市商貿區,規劃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 渾南萬國商城:選址在渾南商貿區,規劃建筑面積11 萬平方米。 皇姑購物中心:選址在皇姑區長江北街,三臺子-四臺子地區,規劃建筑面積10平方米。 鐵西購物中心:選址在鐵西新區。規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 建設十五家大型綜合超市: 規劃建設大型綜合超市的原則是:一環路以內適度控制,一、二環路之間適度發展,二、三環路之間鼓勵發展。按大約20萬人口或3公里半徑商圈配置一個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的標準,有選擇地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建設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規劃期內,全市規劃總量控制在30-35家。 規劃選址重點地區:吉樣地區、204地區、長江街地區、壽泉地區、五里河地區、大南地區、南湖地區、崇山東路地區、于洪南李地區、西站地區、興工地區、霽虹地區、八家子地區、沈遼東路地區、渾南新區居住區。 結合建設社區商業,發展連鎖經營的超市、便利店。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的生鮮超市、24小時便利店,積極推進連鎖經營向餐飲、美容美發、醫藥、維修、家政等領域發展,并使之逐步成為社區商業的主導業態。 2、建設3座現代會展中心 以把沈陽建設成為區域性會展中心為目標,依托沈陽區位優勢和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現代商貿等產業優勢,完善會展設施,重點建設3座現代會展中心,打造國內、國際品牌展會。 沈陽裝備制造業博覽中心。規劃選址在鐵西區沈陽冶煉廠原址,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 沈陽國際科技學術交流中心。規劃選址在渾河商貿區,建筑面積 3O萬平方米。 沈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規劃選址在沈河區城市中央走廊地區,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 3、建設7座星級酒店賓館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高沈陽對外開放的接待能力,拉動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期內,全市星級酒店賓館總量發展到100家。重點規劃建設7座四星級以上的酒店賓館。選址在:北站金融商貿區(希爾頓酒店);太原商貿區(香格里拉飯店);沈河區(新恒基酒店);大東區(黎明賓館);渾河商貿區;北市商貿區;長江商貿區。 (五)培育現代物流產業,構筑多功能物流園區 著眼于環渤海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以建設北方的現代物流港城市為目標,構建以大型物流園區為核心、綜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專業性物流配送企業為節點的現代物流體系。 以二、三環周邊為重點發展區域,建設蘇家屯綜合物流園區,建設鐵西、張士、沈海、孤家子、北站、桃仙、渾南、小韓屯八大物流中心。 逐步培育西北部鐵西裝備制造物流園區、東部沈海汽車業物流園區、西部張士綜合物流園區,使之與蘇家屯綜合物流園區一起,形成服務產業、行業各異的四大物流園區。 重點培育30個現代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整合物流資源,推動第三方物流企業向上下游企業延伸,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系統。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強化沈陽市商品市場規劃委員會規劃、審批、宏觀調控職能,各區、縣(市)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商業網點建設發展規劃要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各區、縣(市)要按本規劃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制定本地區商業設施建設發展規劃,并具體組織實施。制定《沈陽市商品市場管理辦法》、《沈陽市商業網點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強化規劃的導向性、約束性。實行商業投資導向公告制度、大型商業設施聽政制度、商業項目用地招投標制度。充分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力度。 (二)加快改革創新步伐 調整流通產業布局,優化流通企業結構,搞好體制創新、功能創新、管理創新。以資產、資本為紐帶,通過兼并、聯合、資產重組、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發展企業集團、連鎖集團。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資本多元化,按照政府創造環境,企業投資項目,集團式開發建設的原則,用市場經濟規律引導商業設施建設。 (三)發揮科技先導作用 瞄準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水平,通過商業設施改造建設,發展購物中心、超級市場、折扣店、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精品店等現代商業業態。提高商業企業科技含量,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平臺,大力發展電視電話購物、網絡采購、電子結算等,實現流通方式、管理方法的變革。 (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適應入世要求,積極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選擇地引進國內國際著名公司、知名企業、金融資本,盤活閑置資產,進行戰略性重組。借鑒現代化商業理念、管理模式、經營策略,提高商業現代化水平。支持企業在國內外開店設點,打入國際采購集團,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與巨人同行,提高商業整體競爭力、輻射力。 (五)強化特色差異經營 商業區街的建設改造,要向特色化經營方向發展。中心商貿區、特色商業街要發掘歷史積淀,弘揚文化內涵,突出建筑風格,彰顯各自特色,代表沈陽形象。區域商業區要細分市場,確定各自功能定位和目標顧客,突出為本地區消費者服務的特色。社區商業建設要以人為本,融入現代生活居住理念,突出配套服務特色。商業設施之間,要在目標顧客、業態選擇、建筑規模、商品定位、誠信經營、管理模式、價格策略等方面體現特色,實行錯位經營,避免重復建設、千店一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