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銅鑼灣進駐海口 海南零售業造摩升溫
來源:
聯商網
2004-05-28 11:27
面對這樣一個商業巨無霸的橫空出世,海南商界有期待,但更多的或許是懷疑和觀望。
市場總量不因摩爾而增長
“海口能容得下這樣一個商業巨無霸嗎?”在看完海口銅鑼灣廣場漂亮的規劃模型后,幾乎所有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兩年前第一摩爾動工時,海口商界一知名人士就持懷疑態度。作為業內同行,該人士近年來一直關注該項目,他認為,各種業態的出現都有一定的經濟規律,一般而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摩爾這種集購物、休閑和娛樂于一體的復合型業態才會開始出現。但海口去年人均消費支出僅為6600余元,所以海口現在出現摩爾太過超前。
海口商界持這一觀點者不在少數,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種業態的引入是遲早的事,市場畢竟需要先行者,銅鑼灣的進駐仍然可算是海南商界一個標志性事件。但希望政府能制訂商業網點規劃,不要再放任市場無序發展,在市場容量沒有較大增長的情況下,摩爾與現有的解放路、海秀東路商業圈幾乎是你死我活的對立,畢竟市場總量不會因為一個摩爾的建成而大規模增長。
不過,陳智認為,海口銅鑼灣不會是一個純粹購物的地方,它娛樂、餐飲的比重也會很大,是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的一個地方,因為摩爾就是以顧客為中心設計的一個商標構架。
外來和尚也可能水土不服
海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界人士認為,盡管大家都覺得海口的商業在國內已顯落后,但近兩年一些國內知名的零售商進入海口后也并非就所向披靡。這位人士說,當國內一知名零售商在此敗退時,感到了地方習慣的巨大力量。
海秀東路某商場負責人認為,目前海口品牌好、形象好的百貨店并不一定就能獲得好收益,由于整個消費意識的落后,反而是一些大眾化的商場和品牌能獲得成功。“大家都知道市場要培育,但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充滿變數。”他認為,銅鑼灣的進駐或許可以在這方面做出一些帶動,“但這個過程會很累也很苦。”
“這是海南商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牌。”作為主管部門負責人,省商務廳廳長彭瑞林對銅鑼灣項目顯然是寄予了更多的東西,彭瑞林認為,海南商業目前就急需外來的先進成熟的零售理念來帶動起一場升級變革,而這一商業巨無霸可以把國內先進的零售業態集中引入海口,這對提升當地商業檔次、培育現代消費理念顯然是非常有益的。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認為,目前中國的摩爾業態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但現代社會資訊已經高度發達,海南的消費者或許早已通過電視、網絡,甚至是趁旅游或商務之機體驗過摩爾這一業態,對這一業態已經產生了需求,投資者也正是看中了這一商機。
陳智對水土問題似乎并不擔心。陳說,銅鑼灣不會照搬深圳或是北京的摩爾模式到海口,而會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進行品牌整合和包裝。 (海南日報 楊春虹)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