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伊利試驗田:潘剛解讀實業創新突破
聯商網消息:“創新主體仍是企業,特別是具有創新理念和相應實力的龍頭企業,應該主動擔綱這一責任!痹谙嚓P提案中直面中國實業創新乏力的困境,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現身說法,以伊利“試驗田”為案例,解讀中國實業創新實踐的突破路徑。
“我的左眼是‘望遠鏡’,右眼是‘顯微鏡’。作為管理者,既要著眼長遠,明確戰略方向,也要重視細節,倡導全員具備工匠精神!闭缢诒扔髦兴,在“伊利即品質”信條的統領下,潘剛委員率先在業內布局“全鏈創新”和“全球織網”戰略,可謂“兩全”其美。
據央視《經濟信息聯播》報道顯示,伊利的每一包牛奶,從離開奶牛到離開工廠,質檢項目竟然多達1000多項,不僅在國家標準線之上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業標準線,更在企業標準線之上又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部控制線,其中很多標準甚至遠遠嚴于歐美國家。
作為把 “全鏈創新”繪入中國乳業畫卷的第一人,潘剛委員如是解釋這一戰略: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深化管理創新,建立起覆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創新體系,最終與消費者和產業鏈合作伙伴共享創新價值。
據悉,在產業鏈上游,伊利為合作伙伴們準備了各式創新“營養套餐”,無論技術培訓、資金幫扶還是牧場管理培訓,總在第一時間分享全球領先的奶源建設經驗和基礎研發成果。
在中游,一條貫穿研發、成本管控、品質保障、產品流通的“珍珠”信息鏈,把伊利創新型智能工廠映襯得熠熠生輝。通過這套精準化、可視化信息系統的數據挖掘與分析,伊利人就能敏銳地捕捉到食品安全風險的蛛絲馬跡。消費者得以樂享伊利產品的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潘剛委員在全國乃至海外布局的創新智能工廠功不可沒。
被輿論追捧得熱火朝天的“互聯網+”,在伊利產業鏈下游絕非一個簡單的概念。在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館,一場全球首次無剪輯直播的消費者參觀體驗活動——“奔跑吧,探尋伊利全球產業鏈”,僅2015年7月首播當天,就以“透明品質”的創新魅力,在全球足足俘獲了860萬人的眼球。截至2016年底,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觀伊利生產全程的公眾已經突破1億人次。
“互聯網+”之下,地球很大也很小。在潘剛委員的戰略布局中,也是如此。他指揮整合海內外研發資源,緊緊圍繞國際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從全球視角布設一張涵蓋全球領先研發機構的全球創新網絡,現已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和美洲。
其中,近幾年市場銷售火爆的常溫酸奶安慕希,就是來自于伊利的歐洲研發基地。他對此如數家珍:“安慕希的菌種來自于我們的合作伙伴、希臘雅典農業大學,不僅口感好,而且蛋白質含量也比普通酸奶高出35%!
不過,在他的心中,無論是全球織網,還是全鏈創新,伊利都還是在路上。
“我們始終堅持,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他對記者表示,“在實業創新的路上,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加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