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涼茶闖進年輕市場 平安堂在盒馬上演新零售“72變”
繼2020年與廣東涼茶老字號平安堂開啟“現熬涼茶標準化”合作,推出兩款日日鮮涼茶后,盒馬近日與平安堂合作升級,產品從第一年的癍痧和羅漢果菊花發展到今年的七種配方,其中,茅根竹蔗水長期“霸榜”盒馬冷藏水飲銷售排行前三。
今年是平安堂與盒馬第三年聯合開發廣東涼茶,從一苦一甜兩個口味、發展到6個配方口味,甚至還嘗試過大規格的家庭裝銷售。往廣東涼茶里添加了“新零售”的配方,71歲的平安堂殺了個回馬槍。
合作升級背后,平安堂產品配方調制、包裝設計、生產流程標準化等方面下功夫;盒馬也在冷鏈運輸、品控管理等方面嚴格把關,雙方在三年時間里相互磨合,成功讓廣東涼茶闖進年輕市場,并逐步推動涼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口味創新升級,三年合作成效初顯
2020年,盒馬與平安堂展開合作,推出兩款通過新零售標準制定、在盒馬獨家銷售的熬制涼茶。今年是盒馬與平安堂合作的第三年,產品也由原來的瘢痧涼茶與羅漢果菊花茶更新迭代至羅漢果菊花、雪梨枇杷、廣式涼茶、蒲公英金銀花、竹蔗茅根、油甘子六種口味,還有一款檸檬口味涼茶正在調制過程中,不久后也將在盒馬上架。
據盒馬廣州區冷藏采購負責人鄒磊介紹,從2020年上架以來,盒馬與平安堂合作推出的涼茶產品呈現翻倍增長,通過持續的消費者教育,年輕消費者乃至廣東地區以外的消費者對于涼茶這一品類越來越認可。年輕消費者尤其喜歡新推出的口味,比如竹蔗茅根口味涼茶去年的銷量在盒馬所有水飲產品中排名前三,成為名副其實的“爆品”。
傳統涼茶產品走進商超看似簡單,背后卻是傳統家庭作坊和新零售的磨合,對于以傳統模式經營管理的涼茶鋪而言,是一場不小的挑戰。
平安堂涼茶主理人黃若姮表示,盒馬的諸多苛刻條件曾經讓平安堂這樣的涼茶工廠望而卻步,從袋裝到瓶裝的工藝升級、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再到產品各項指標的檢測以及產品保質期的延長,歷經各種困難,才有上述標準化的廣東涼茶產品面世。
“從2020年和盒馬合作之初只做兩個產品,到2021年推出烏梅湯、蒲公英、竹蔗茅根等配方口味,再到2022年增加油柑子、雪梨枇杷兩個口味;從最初的一苦一甜兩款涼茶,到后面嘗試做家庭裝,再到后面再回歸到只做個人裝,這一路過來盒馬給了很多建議,大家也有很多碰撞,盒馬愿意給傳統企業試錯的機會,也愿意和企業一起成長。直到今年夏天,我們一共在盒馬上架了6款產品。”黃若姮認為,鼓勵企業大膽研發,隨時給企業提供市場上的新信息,這些都是新零售平臺的獨特之處。
產品口味在創新,產品品質更加需要保障。在平安堂工廠內,所有出廠產品都會先在實驗室進行日常出廠檢驗,檢測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產品出廠后,為了保證新鮮,雙方在行業內首創全程冷鏈運送涼茶,門店收貨時會采用溫槍檢測,一旦不符合2-8℃的要求則拒收,不合要求的產品就會退回工廠。
在如此嚴苛的要求下,平安堂也實現了內部管理的數字化。每天,管理人員通過登陸盒馬工作臺,都能夠看到產品的不良率、入倉準時率,商品是否有破損、溫度不達標,倉儲供應銷售鏈路的數字化一目了然,效率大幅提升。
關注年輕消費需求,推動廣東涼茶走向全國
從東晉到近代,喝涼茶是廣東人的生活習慣之一,涼茶文化也是嶺南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環。今年初,網友將癍痧、夏桑菊、板藍根等涼茶加冰塊制作成“冰廣式”,在社交網絡走紅。此前,可口可樂進軍涼茶市場,也讓涼茶行業熱度再起。根據調研,目前現熬涼茶產業約有150億的市場規模,加上王老吉這類常溫包裝產品,市場規模會更大。
早在2006年,廣東涼茶就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隨著新生代消費者的崛起,廣東涼茶如何收獲年輕人的喜愛,成為行業當下的一大難題。
談及與盒馬合作的初衷,黃若姮表示,平安堂缺乏的是年輕客群,而盒馬正好能夠提供這類新客群。“通過盒馬這個窗口,平安堂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數據顯示,在盒馬買涼茶的消費者中有80%都是年輕人。”在她看來,與盒馬的合作,為平安堂品牌與產品拓寬了思路和銷路。
另外,疫情爆發以來,以線下經營為主的傳統涼茶店遭遇重創。涼茶店的數量同巔峰期相比萎縮50%以上,高峰期直營和加盟店大約400多家,而現在平安堂旗下只剩200多家涼茶店。求變迫在眉睫。通過盒馬線上線下產品和渠道的銷售,平安堂整個品牌在疫情的沖擊下迎來了新生。
據悉,盒馬在銷售涼茶產品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廣涼茶文化。“例如盒馬最近主推的‘夜肆’,在烤串、小龍蝦的門店陳列旁邊、APP頁面里,還有‘降火’的廣東涼茶,大大提高了銷量和消費者的感知。”鄒磊表示,未來盒馬與平安堂還將根據年輕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來進行產品研發,挖掘更多可能性,推動廣東涼茶走出廣東,走向全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