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良品鋪子「賣身」國資的五個問題
出品/36氪
撰文/陳思竹
在換帥、降價、轉型等一系列自救措施失效后,“高端零食第一股”選擇賣身。
7月17日,良品鋪子公告稱,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良品,擬以12.42元/股的價格,分別向長江國貿協議轉讓良品鋪子7224萬股及1197萬股的股份,分別占據良品鋪子總股本的18.01%和2.99%,總價10.46億元。
同時,良品鋪子的第二大股東達永有限公司,也擬以12.34元/股的價格,將所持良品鋪子8.99%股權轉讓給長江國貿,總計4.45億元。
愛企查顯示,長江國貿的實際控制人為武漢市國資委。這意味著,若此次轉讓協議能成功執行,武漢國資委將擁有良品鋪子29.99%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不過目前來看,這筆股權轉讓算不上順利。
在良品鋪子發布公告當天,另一家國資企業——廣州輕工就股權轉讓糾紛對寧波漢意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凍結寧波漢意所持有的19.89%良品鋪子股份。
良品鋪子也在公告里提到,此次股份凍結及訴訟事項,可能導致寧波漢意與長江國貿的控制權轉讓事項存在不確定性。
截至發稿前,良品鋪子每股報價13.09元,公告日至今,其股價已累跌近5%,市值僅剩52.49億元。
圖源:公司公告
是否“一股兩賣”?
這項交易的最大不確定性,來自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達成的協議。
寧波漢意為化解自身債務,曾尋求以協議轉讓方式出售其所持有的良品鋪子部分股份。今年5月,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簽署《協議書》,約定廣州輕工擬對公司進行盡職調查后,計劃受讓寧波漢意所持有的良品鋪子部分股份,進而投資、控制良品鋪子。
據了解,此協議對盡職調查安排、投資安排、優先購買權、違約責任等內容都做了約定。當時,公司實際控制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與廣州輕工確認了協議版本內容,并出具了承諾函。
值得一提的是,寧波漢意及其一致行動人在5月28日并未最終簽署相關股權交易協議。當寧波漢意轉身選擇武漢國資時,廣州輕工則反手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其按照每股12.42元的價格轉讓股份并履行股權變更手續。
關于此次糾紛,良品鋪子回應《界面新聞》稱,不會影響整體交易(與長江國貿進行股權轉讓)的正常推進。良品鋪子表示,“可能兩大國資都認為(上市公司)是優質標的,交易方在商業談判中出現分歧。”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也告訴36氪,此次交易并不構成“一股兩賣”,但可能構成民事違約,原因在于這兩份合同的效力并不相同。
“寧波漢意與廣州輕工簽署的《協議書》屬于預約合同(意向協議),未明確股權過戶時間、支付方式等核心條款,所以不具備強制履行效力。而與長江國貿簽署的是本合同(正式轉讓協議),可直接要求履行過戶義務。”
董毅智還表示,廣州輕工的股權凍結優先于長江國貿!叭绻V訟結果對廣州輕工有利,可能會導致長江國貿無法順利取得控制權,或需重新調整收購方案。”
這也致使,在訴訟結果落地之前,良品鋪子的最終走向仍然存疑。
寧波漢意股份被凍結的基本情況;圖源:公司公告
為何急需救兵?
實際上,在籌劃交出控制權之前,良品鋪子已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動蕩。
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良品鋪子營收分別為78.94億元、93.24億元、94.4億元。增長速度大幅放緩的同時,資本也開始“退潮”。2021年,高瓴在首批限售股解禁到來后就開始計劃減持,并于2024年2月完成對良品鋪子的清倉。隨后,今日資本也有所減持。
為了挽救業績,良品鋪子也曾努力自救。
2023年11月,原創始人楊紅春退位,聯合創始人楊銀芬擔任董事長。
當時,楊銀芬有幾點判斷:渠道方面,休閑零食賽道線上流量轉移、競爭加劇,線下零售新物種出現;用戶方面,消費邁入理性時代,不同人群消費層次更分化、更分明;公司自身方面,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官僚主義、本位主義都已浮現。
而楊銀芬開出的“解藥”是——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價格更親民。至此,良品鋪子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的降價行動。無奈的是,降價不僅沒有推動收入的增長,反而導致利潤暴跌。2024年,良品鋪子收入同比下降11%,凈利潤直接出現虧損。
2025年3月,楊銀芬請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同時,公司選舉程虹作為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次月,創始人楊紅春重新接下總經理的重任。
此番管理層變更的同時,良品鋪子的業務板塊從休閑零食擴張至食品全品類。不僅賣零食,還賣制造零食的原料及原料的衍生品。比如,今年4月末,良品鋪子一邊賣臍橙,還一邊賣以臍橙為原料加工的牛乳香橙吐司、臍橙粽子等。
然而,這一系列的變革仍未挽救良品鋪子的頹勢,根據公司7月15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的凈虧損在7500萬元至1.05億元之間。
良品鋪子近五年利潤圖;資料來源:公司公告,36氪
在連鎖經營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看來,良品鋪子并沒有做好自身供應鏈的優化,以至于未能降低成本。“在這一前提下,降價只能維持營收,隨著客單價與毛利的下滑,虧損成為必然。”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更是直言,頻繁換帥與戰略調整,可以看出良品鋪子的整體經營思路混亂!按舜未笫止P的股權轉讓,也說明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后續發展缺乏信心!
武漢國資委能帶來什么?
那么,武漢國資委會是良品鋪子的好選擇嗎?
對于此番引入國資戰略股東的選擇,良品鋪子在公告中披露了兩方面理由:其一,利用長江國貿在供應鏈綜合服務等方面的經驗進行轉型,形成公司“一品一鏈一園”的全鏈條產業生態體系;其二是控制權變更將更有利于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和治理機制。
業內普遍認為,國資的入場至少能為良品鋪子提供資金支持。10.46億元的入場費能降低大股東質押率,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短期債務壓力和現金流緊張的問題。
此外,在供應鏈上,長江國貿也能給予良品鋪子更多幫助。
愛企查顯示,長江國貿參與控股的公司包括武漢友好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武漢長江陸港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金控華糧(湖北)糧食物流有限公司等,經營范圍涵蓋冷鏈、食品、跨境電商等多項業務,這些資源和能力或能幫助良品鋪子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壓力。
圖源:愛企查
股權轉讓公告中,良品鋪子也表示,雙方將強化供應鏈協同,助力公司從“品質零食”到“品質食品”的生態轉型。
當然,國資入場卻未能改善企業經營的案例也并不罕見。
2019年,連鎖商超企業人人樂被曲江國資收購,但其業績卻未能“回春”,2024年凈虧損達到1729.65萬元,并于今年7月4日被深交所摘牌。
2023年1月15日,步步高公告,湘潭市國資委將成為實控人。次日,步步高股票復盤后直接漲停,但在隨后幾個交易日迅速回落,股價甚至一度低于停牌前。
在沈萌的感知中,“中西部國資企業在市場推廣和營銷方面都較為保守”。他認為,良品鋪子被長江國貿接手后,很難給到市場更多驚喜。
文志宏則對這筆股權轉讓持樂觀態度。在他看來,武漢國資委旗下的中百集團一直在積極改革。從這一層面看,武漢國資委具有相對豐富的市場化改造能力,或能成為良品鋪子的白武士。
創始人何去何從?
此外,讓人們頗為關心的,是良品鋪子創始人的去留問題。
2005年,科龍被海信收購后,楊紅春放棄優渥的薪資待遇,力邀楊銀芬、張國強等,共同開啟了良品鋪子的創業征程。
從目前的股權結構中可以看出,良品鋪子的實際控制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通過寧波漢意間接持有良品鋪子35.23%的股份。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通過良品投資還持有2.99%的股份。在股權轉讓后,寧波漢意將僅持有17.22%良品鋪子股份,而劃分到楊紅春手中的,只會更少。
圖源:公司公告
即使相關方表示,創始人楊紅春并未“離場”,將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東身份。但楊紅春所持的股份,已很難撼動長江國貿的控制和下一步規劃。新董事會改組方案顯示,寧波漢意有權提名4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以及3名獨立董事候選人,寧波漢意則僅有權提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和獨立董事候選人各一名。
沈萌認為,在過渡期平穩結束后,良品鋪子的創始人們可能會陸續退出上市公司。他也強調,無論誰是良品鋪子的掌舵人,都將繼續面臨零食行業殘酷的競爭壓力。
轉型方向在哪里?
2020年,良品鋪子A股上市,成為名副其實的“高端零食第一股”,也是彼時消費升級的代表,總市值一度超過340億元。
時至今日,休閑零食的市場競爭格局已然大變。
一方面,線上銷售陣地已從淘系、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轉向抖音等興趣電商。
另一方面,量販零食品牌正憑借直接對接廠商的供應鏈優勢,以更低的成本圍剿傳統零食市場。
且相比主打高端的“良品鋪子們”,聚焦下沉市場、價格更便宜的量販零食品牌,市場空間更廣闊。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預計2027年,中國零食量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7億元。
今年4月,由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售合并而來的鳴鳴很忙,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據IPO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42.86億元、102.95億元、393.44億元。
而同期主打高端的零食品牌,幾乎都陷入了增長困境。
除良品鋪子外,2022年至2024年,三只松鼠的營收分別為72.93億元、71.15億元和106.2億元;來伊份的營收分別為43.82億元、39.77億元和33.70億元;好想你的營收分別為14億元、17.28億元和16.70億元。
不難看出,量販零食品牌的崛起,切走了老牌零食企業的部分蛋糕。
在這一背景下,好想你、鹽津鋪子等傳統零食企業選擇與量販零食企業融合,其產品大多已經進入量販零食的渠道體系。
另一邊的三只松鼠,則在產品口味、原料上進行升級。同時努力開拓抖音電商、餓了么閃購等新渠道。不久前的投資者交流中,三只松鼠董秘也表示,將依托阿里生態資源整合,努力探索近轉遠的模式,尋找更多增長可能。
反觀在戰略轉型“屢戰屢敗”的良品鋪子,在文志宏看來,若比拼價格難以成為競爭優勢,加強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打造真正的高品質產品與高性價比形象,或是更好的選擇。
毋庸置疑,本次的控制權變更,或是良品鋪子需要把握住的關鍵窗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